第29部分(第3/4 頁)
不聽講的、交頭接耳的、睡大覺的,你如果注意看他們,就會影響自己的情緒。你只要選定一兩個表情豐富、能與你互動的人,即你笑他也笑,你難過他也會掉淚,你激動他會鼓掌的人……面對這樣的人,你會始終情緒飽滿。
三是如果你實在是一見人就緊張,那不如把臺下的人頭看成是蘿蔔、青菜、土豆,視而不見,完全進入自己的狀態,全神貫注地去講,也能夠引人入勝。
孫老師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跟孩子說話實在是一門大學問,難怪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都愛聽他講故事!
我開始一邊實踐,一邊摸索。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終於找到了克服恐懼的三個方法。
(一)深呼吸法。上臺前先做30秒的深呼吸,這樣可以提神,也可以起到為自己“打氣”的作用。
(二)自我暗示法。往臺上走,心中反覆告訴自己:“我很棒,講話算什麼,我能行!”
(三)主動交流法。主動與臺下聽眾交流,語氣恢復到正常說話的狀態,不拿腔拿調,不時用提問法請聽眾參與。這樣,心情就會放鬆,也會引起臺下共鳴。
現在上臺講話,無論有多少人聽我都從容不迫了。
二、練說話就能說好話
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說話的能力,透過勤學苦練是可以提高的。有一個孩子,小時候說話結巴,老師、同學都笑他,可他卻立志要成為最有魅力的演說家。他喜歡看書,也喜歡到法庭聽別人辯論。平時,他看到樹林就對樹林說話,看到小狗便對小狗說話,隨時隨地在學習演講,後來,他的理想真的實現了。
有些小孩說話結巴,很讓父母焦急。其實,說話結巴的人往往聰明,思維能力強,由於“心理語速”比“口齒語速”快,才出現語言表達不連貫的現象。越是急於表達,就越害怕表達,於是便結巴起來。
我兒子小時候說話也有點兒結巴。我提醒他:“慢慢說,別結巴……”結果,他結巴得更厲害了。後來,我意識到:你提醒他“別結巴”,實際上是在提醒他“你結巴”,反而加重了他的心理負擔。我索性不去理會他這個毛病了,他說什麼我都耐心聽,慢慢地,他結巴的毛病好多了。
六歲時,兒子從幼兒園畢業了。我參加了他的畢業典禮。
小朋友們一個接一個上臺表演節目。
我擔心地想:我兒子能演什麼呢?他說話結巴……
出乎意料……兒子大大方方地跟一個小男孩表演了相聲!他倆幽默的語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驚奇地發現,5分鐘的相聲,兒子說得十分流暢,沒有一處結巴!
“兒子,你真棒!”我在心裡大聲喊著,兩行熱淚不知不覺流淌下來。我明白了,兒子的心理障礙解除了……現在在他看來,上臺說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兒子上小學後,透過競選當上了學校電視臺的副臺長,主持“開心一刻”節目。在中學和大學裡,他仍然是學校的活躍分子,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還在大學生自創大賽中榮獲最佳表演獎。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啊!我怎麼也想不到,一個曾經在語言上有障礙的孩子,竟然在語言上也有這樣的造詣。
三、準備好才能講得好
要想講得好,就要做到準備好了再上臺。沒有準備就站在聽眾面前,與不穿好衣服就出來一樣使人難堪。我的體會是,要想講得好,只用大綱,不用講稿。照著講稿講話,對聽眾來說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聽眾會因為缺少交流而失去聽的興趣。每次講話前,我都要先準備好一個大綱,在每個問題下面寫上要講內容的題目。這樣講話有順序,體系完整,不至於東拉西扯。我還要準備一個精彩的開頭,以引人入勝,但絕不說沒用的套話。最重要的是,我以充沛的精力和熱忱的心去面對聽眾……我相信,只有自己感動,才會感動別人。
4.財富之四……會說話的嘴巴(2)
每次上臺講話前,我都針對不同的物件做不同的準備。準備不是寫稿,而是構思。這是一個挺艱苦的過程,真有點兒“受煎熬”的感覺。有時,我坐在桌前,關上燈,掩卷沉思……黑暗中,面前出現的是無數孩子、家長和老師企盼的目光……這促使我開啟心靈情感的閘門,一句句充滿激情的語言從心裡湧出。當“文思如泉湧”時,我立刻開啟臺燈,演講提綱揮筆而就。我的許多獲得好評的講話和文章就是這樣誕生的。也有實在憋得難受的時候,那我就走到室外去,仰望美麗、靜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