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能在行動之前,把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統統消除,而是應該在行動中克服各種困難。
正因為有不少人總想著等到有百分之百把握了才行動,反而陷入了行動前的永遠等待中。有的人甚至連一個小小的願望都要等到所有條件都滿足後才開始行動。正因為如此,很多人一輩子都幹不了一件事情,處於永遠的等待之中。只有那些想到就馬上動起來的人,才是真正能改變現狀的人。
想法只有化作行動,才有達成願望的可能。否則想法永遠是想法。
無謂的準備只會錯失良機
要取得高薪一定要做出工作成績,要做出工作成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機會,立刻行動,因為無謂的準備只能錯失良機。
你一定曾經為自己設計過看起來很完美的職業規劃,如果你能夠把你的規劃、理想與計劃迅速地加以執行,取得高薪的機率會大大增加。有些人有了好的計劃後,不去迅速執行,而是花很多時間來做無謂的思考,比如這麼做會有哪些風險?會不會搞得自己很累?別人會對我有什麼看法?等等。到頭來一事無成。
不要等,如果想到了馬上就做(2)
在工作中,大部分人總能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為其他人出謀劃策,找出很多種解決方案。可輪到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卻開始猶猶豫豫,唯恐自己出了什麼差錯而導致不好的後果。這樣往往錯失了最好的機會,增加了解決問題的難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最終導致自己失去了開始的工作熱情。
很多人不認同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遇到困難應該深思熟慮,猶豫是謹慎的表現,能夠降低失敗的風險,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是“莽撞”的表現。事實上,有些奇思妙想也是在某一瞬間從頭腦中躍出的,經過了所謂的“深思熟慮”後,反而會讓原本最具價值的部分被自我的“經驗”過濾掉。最終,雖然變得更加安全,卻也錯失了超越自我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想到了就去做。如果你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規劃有問題,就修正它。不要認為這樣會浪費你的時間,因為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比“深思熟慮”想出來的問題更實在,更具備操作性和可行性。
梁工程師和張工程師在一個部門工作,兩人技術實力相當,在工作中經常暗中競爭。這次他們同時競爭專案總工程師的職位。
一次實地考察中,梁工發現企業的機器裝置存在一個重要的技術漏洞,而修補這個技術漏洞,全公司上下也只有自己和張工的技術可以達到。而此時張工卻並沒注意到這個問題。梁工非常高興,決定要憑自己的能力解決這個問題,為自己的競崗贏得優勢。
於是,梁工每天加班加點,一個人研究解決方案,既不敢讓其他人知道,又要保證方案公佈後一定要完美無缺。就這樣過了一個月,正當梁工小有突破的時候,傳來訊息說張工剛剛發現了這個技術漏洞,並在第一時間彙報給了總部。總部已經指定由張工負責解決這個問題,併為此專門成立了技術小組,由張工領導。
在技術小組的努力下,不到一週這個漏洞就被修補了,而梁工自己的研究成果此時根本沒有機會公佈。梁工為此後悔不已。
梁工程師的失誤就在於猶豫不決,最終使自己喪失了機會。應該說,梁工程師能夠獨立完成研究並取得突破,他的技術實力也許是在張工之上的。但是,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敵不過團隊的力量,張工帶領的小組最終還是超越了他。歸其原因,還是在於梁工猶豫不決,一心想要在自己全部完成了解決方案後再公佈,如果他能夠果斷地採取行動,向總部彙報,那麼他就是這個專案的負責人了。
許多人都有過於謹慎的習慣。因為猶豫而錯過了好的工作機會,因為猶豫錯過了一個好的客戶,甚至更嚴重的是錯過可以改變自己一生、使自己變得更好的良機。實際上,這些人都是缺乏意志力的弱者。因為馬上去做要面臨失敗的危險,而猶豫可以給自己一個退縮的藉口。那些有能力並且意志堅強的人往往都不懼怕失敗,趁熱情最高的時候就把理想付諸實施。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決斷,今日的理想,今日的決斷,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為明日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
猶豫的習慣不僅會使我們錯失良機,還可能會摧毀人的創造力。其實,過分的謹慎與缺乏自信是低效能人士和高效能人士之間的最大區別。人們在有熱情的時候做一件事,與在熱情消失以後做一件事,其中的難易苦樂要相差很大。趁著熱情最高的時候,做一件事情往往是一種樂趣,也是比較容易的;但在熱情消失之後,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