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去做那件事,往往是一種痛苦,也不容易辦成。 。。
不要等,如果想到了馬上就做(3)
某報紙曾經記述了林語堂博士當年的一段故事。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請美國名作家賽珍珠女士,林語堂先生也在被請之列,於是他就請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賽珍珠之旁。席間,賽珍珠知道座上多中國作家,就說:“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國出版界印行?本人願為介紹。”
座上人當時都以為這是一種普通敷衍說詞而已,未予注意;獨林博士當場一口答應,歸而以兩日之力,蒐集其發表於中國之英文小品成一巨冊,而送之賽珍珠,請為斧正。賽因此對林博士印象至佳,其後乃以全力助其成功。
據說,當日座上客中尚有吳經熊、溫源寧、全增嘏等先生,以英文造詣言,均不下於林博士,故在事後,如他們亦若林氏之認真,而亦能即日以作品送諸賽氏,則今日成功者未必為林氏也。
由這段故事看來,一個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才與努力,但善於創造時機,及時把握時機,不因循、不觀望、不退縮、不猶豫,想到就做,有嘗試的勇氣,有實踐的決心,多少因素加起來才可以造就一個人的成功。所以,儘管說,有人的成功在於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但認真想來,這偶然機會的能被發現,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卻又絕不是偶然的。
居里夫人曾說:“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因為無謂的等待、等待往往是人們失敗的最大原因。所謂“創造時機”,不過是在萬千因子執行之間,努力加上自己的這萬千分之一的力量,希望把“機會”的執行造成有利於自己的一剎那而已。林語堂博士的故事,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機會是在紛紜世事之中的許多複雜因子,在執行之間偶然湊成的一個有利於你的空隙。這個空隙稍縱即逝,所以,要把握時機確實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裡等待或因循拖延。
徘徊觀望是我們成功的大敵。許多人都因為對已經來到面前的機會沒有信心,而在猶豫之間,把它輕輕放過了。機會難再,這話是對的,因為即使它肯再來,光臨你的門前,但假如你仍沒有改掉你那徘徊瞻顧的毛病,它還是照樣要溜走的。做事過於謹慎其實是拖延的一種表現。喜歡拖延的人總是有許多借口,比如工作太無聊、太辛苦、工作環境不好、老闆的計劃不合理,等等。其實,這些都是能夠克服的。因此,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一定要養成遇到困難就馬上行動解決的好習慣。那些事業成功的人都會謹記工作期限,並非常明白,在所有老闆的心目中,最理想的是“今日事,今日畢。”這一要求,是保持恆久解決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個總能及時甚至提前完成工作的人永遠都不會被困難阻礙前進的腳步。
猶豫是弱者的標籤
你打算什麼時候實現高薪夢想呢?大多數人都會這樣說:我會先學習業務,然後再參加個社會培訓班,我還需要學習英語,和上司同事們的相處也需要花點時間……大概需要幾年的時間吧。
一想到還需要幾年才可能會達到高薪,是不是很令人洩氣?事實上你完全可以更高效一些。你在等什麼?還有什麼沒準備好?你在等待別人的幫助還是等待時機成熟?最消磨意志、摧毀創造力的事情,莫過於擁有夢想而拖延不開始行動。人很容易染上的拖延的習慣,就是遇事明明已經計劃好、考慮過,甚至已經做出決定了,卻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不敢採取行動。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不敢決斷,終於陷入失敗的境地。。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不要等,如果想到了馬上就做(4)
成功者都能理解這句格言:“拖延等於死亡。”阿莫斯勞倫斯說,“形成立即行動的好習慣,才會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的習慣是一直拖延,直到時代超越了他們,結果就被甩到後面去了。”
有一位老農的農田當中,多年以來橫臥著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碰斷了老農的好幾把犁頭,還弄壞了他的農耕機。老農對此無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種田時揮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頭被打壞之後,想起巨石給他帶來的無盡麻煩,老農終於下決心弄走巨石,了結這塊心病。於是,他找來撬棍伸進巨石底下,卻驚訝地發現,石頭埋在地裡並沒有想象那麼深、那麼厚,稍微使勁就可以把石頭撬起來,清出地裡。老農腦海裡閃過多年被巨石困擾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這樁頭疼事處理掉,禁不住一臉的苦笑。
這個故事其實提醒我們,遇到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