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靈車到達八寶山準備火化的時間;新華社訊息中隻字未提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景,民意被“四人幫”扼殺了。
在為周恩來治喪期間,“四人幫”發出種種禁令,竭力阻撓和誣衊群眾性的悼念活動,激起廣大幹部和群眾的憤怒。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的好總理周恩來同志與世長辭。一位偉人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在周總理的治喪活動中,“四人幫”竭力壓制和降低治喪報道規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關於周恩來總理治喪活動的報道經歷了艱難曲折,是在一種極不正常的情況下頂著種種壓力走過來的。這是中央電臺歷史的重要一頁。以下所記述的是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是當時的本來面貌。
噩耗傳來 全臺悲慟
1976年1月8日晚,我在廣播劇場看電影。大約在7點10分左右,中央電臺政治處的高聚成氣喘吁吁地找到我,低聲而急促地說:“有急事,要你馬上回辦公室!”
我急忙起身往外走,從他緊張的神態中,我預感到一種不祥之兆。剛走到劇場前廳,我急不可耐地問:“什麼事,這麼急?”
“周總理去世了!”
我的心猛地緊縮。誰也沒有再說話,趕緊向辦公室走,不,簡直是跑。
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只有三位臺領導,我是分管宣傳的副臺長。我到了中央電臺臺長辦公室,臺長楊祚銘、副臺長張冬興都先期來了。他們滿含眼淚,低聲問:“你知道了?”我默默地點了點頭。然後是沉默,沉默。還是楊祚銘先說了話:“光知道總理好久沒接見外賓了,最後一次接見外賓時是那麼消瘦,可沒想到……”
這時,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想了許多許多。周總理為國內外大事日夜辛勞,光是為人民廣播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就操碎了心。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就是當時的周恩來副主席主持建起來的。那是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裡,毛主席指示一定要把人民自己的廣播電臺建起來,打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讓全國軍民直接聽到延安的聲音。1940年,黨中央成立了廣播委員會,委員會的主任就是周副主席,他領導了廣播電臺的籌建工作,克服重重困難,1940年12月30日辦起了中國第一座人民廣播電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延安臺使用的第一臺廣播發射機,就是周副主席從國外帶回來的。
我們知道周總理的病情不斷加重,從會見羅馬尼亞外賓後再沒有公開出面,可沒有想到這一天竟來得這麼快。當他病重時,“四人幫”借“批林批孔”,把矛頭指向了總理;當他病危時,“四人幫”又以什麼“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直接批判、打倒鄧小平。周總理正是在這歷史的重要關頭,懷著憂黨憂國憂民的心情而去的啊!
當天夜裡,廣播局局長鄧崗到治喪委員會開會去了,他打回電話來說,當晚有可能播出訃告。我們趕緊派人(那時家中都沒有電話)把剛回家的中央電臺各部門的負責人找回來,宣佈了這一極其悲痛的訊息,大家泣不成聲;有的放聲大哭。我提出了幾項安排和要求,要大家迅速做好準備,保證安全播音。隨後,各部門的同志聞訊趕來了,各自堅守崗位,廣播大樓的燈光徹夜未熄。
根據以往治喪報道的情況,首先播出訃告,要認真領會訃告的內容、重點,研究和把握播音的基調、情緒和速度,要準備好錄音、複製和播出安排;另外,準備播出治喪委員會名單和公告,有時與訃告一起播出,有時分別播出;第三,準備播出哀樂,治喪規格不同,用哀樂的長短亦有區別,有1分30秒的、2分25秒的和3分35秒的,這次用3分35秒的哀樂;第四,組織記者報道弔唁活動,播出紀念文章,報道各地和各方面的反應,播出外國領導人唁電;笫五,隨時準備撤換其他節目,有些播出節目要重新錄音和製作,以求內容、氣氛上的協調一致;第六,停播一切文藝節目;第七,準備轉播追悼大會的實況。
周恩來總理逝世,“四人幫”壓制治喪報道(2)
宣傳安排 令人不解
對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逝世治喪活動的宣傳報道是有一定規格的,依其職位和貢獻大小而有所區別。周總理治喪活動的宣傳安排如何呢?我們急切想知道中央的宣傳安排。8日夜,中央廣播事業局局長鄧崗開會回來說,根據中央的精神,整個治喪活動的宣傳規格“比康老(康生)、董老(董必武)略高”,訃告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