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女道士的衣服法器,都被她拋掉了。而且,由皇帝囑咐,宮中上下,都稱呼她為妃子,近侍和女侍,聽到高力士呼她為貴妃,也直接用了貴妃——這是宮廷中只比皇后地位低一級的尊號,而實際上,以現在皇帝的年紀,以及兒孫之多,也不可能再立皇后了。大唐宮中,已多年沒有皇后,武惠妃在世日,等於是皇后,惠妃的稱號,也等於法制上的貴妃,有惠妃這名稱時,通常是不再有貴妃的。
高力士呼楊玉環為貴妃,想來,自天寶紀年開始後,皇帝要改變一下宮內的體制和名稱——在朝中,已先改了,如侍中改稱為左相,中書令改稱右相,尚書左右丞相回覆僕射的舊名;此外,地方上,東都、北都等,改稱京,州改稱郡,刺史又回覆太守舊名。
這是配合新紀元的。
宮中的婕妤、美人、才人等,有兩三人先已和楊玉環相熟的,她們喜稱她為太真妃,一有人叫出,便叫開了——凡是和她相見的宮眷,人人都如此稱呼她。皇帝一樣聽到,有時,也會喚一聲“太真妃”。
楊玉環初時有些不習慣,但漸漸地就隨它去了——她的性格本來豁達,那是改不過來的。
她沒有經過冊封,就實際上成為妃子了,而且,她不但和宮中的女人們相見時如此,也以此身分和皇帝在一起朝臣——皇帝的秘書監賀知章,是名重天下的文士,秘書監是管皇家圖書的,但通常兼理內部機要文書之事,他以職務上的關係,常在內宮,見到玉環時,皇帝介紹時便說了“太真妃”,再補充一句:“暫時且如此稱呼吧!”
皇帝的文學侍從之臣,也得見楊玉環——皇帝經常在內宮有小宴會,約的是文學侍從,楊玉環自移居興慶宮之後不久,就時時參加。
她認識了不少人,她對這種比較少有君臣間拘束的小宴,也感到興趣。
在這些宴會中,偶然會有人作幾首詩,也會談及當世的文風、音樂、藝術。
曾經被擱下的婆羅門樂章,到了此時,又被提了出來,楊玉環在小宴中命樂工奏了幾節,請與宴的文士提出意見。皇帝在興奮中指定,以太真妃為領導,選擇適當的人來改編,他說明,這將是天寶紀年的大樂章。
文學侍從們自然是叫好的,於是,楊玉環在宮中,也有了正式事可做,她集中了梨園中第一流的樂工,還有翰林供奉中的學士,甚至皇帝的駙馬張垍也來湊興。
這是非常的歡樂的日子,楊玉環不曾去理會到人事上的問題,偶然想到父兄,也偶然想到丈夫與兒子,但生活太繁富了,偶然地想到,又偶然地拋開。
也就在這樣的好日子,她的父親,官國子監司業的楊玄璬臥病不上班,而且有表以病為藉口而辭職。
宰相李林甫技巧地把這一封奏事交秘書監賀知章處理,那是把這一問題轉給內廷經辦。
皇帝得知了,皇帝也告知了楊玉環。
於是,楊玉環自請回家去一次,她向皇帝說,自己將會把一切都說明白,希望父兄能予諒解。對此,李隆基有著躊躇,他要求玉環暫緩進行,依照官制,因病請退休者,有給假休養之例,如果體弱不能任事,可以同等職銜分司東都,不必真做事,但又不算退休,只是俸給比較少一些,他說明,病假或者放棄職務而滿一百天,那就等於自行離開了官職!
//
………
《楊貴妃》第四卷(3)
………
有一百天時間可以周旋,他勸玉環不必著急。
楊玉環也真的不著急了。
她修編婆羅門樂章,她又和皇帝在一起,由琵琶國手張野狐,以及一名由阿拉伯區域來的外國樂師,還有一位西域的康居國樂師,共同創作了一套名為“紫雲回”的樂曲。
這一套樂曲的底本,原是李隆基在十年前自己有感而湊合摘錄,糅合好幾種樂曲,但並未完成就扔下了。楊玉環好動,對宮廷中的忌諱又少予理會,她翻查皇帝的私人文書雜件,找出了“紫雲回”的稿本,試了幾次,就催促著皇帝將之完成。李隆基雖然通曉音樂,但是,要他獨立完成一套樂章,根本無此可能,楊玉環的情形與之相似,因此找了許多人參研,就皇帝的稿本為基礎,把“紫雲回”完成了。
這是糅合中外音樂的新創作,其中的舞曲部門,參照涼州曲和南方散曲而成,用兩隊舞伎,共二十八人。
楊玉環親自為之設計舞衫。
“紫雲回”試演了幾次,才正式演出,皇帝找了不少文學侍臣來參觀。
一位很有名氣的道士吳筠,為皇帝徵召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