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全,高力士派出一隊兵向大路以北出發巡弋,因為傳說渭北有敵騎出沒,威脅河東地區,甚至傳說威脅富平。
在車上的皇帝和貴妃不知道外面的情形,他們的情緒,也漸漸地平息下來。
又不久,皇帝開始治事,他召宰相和高力士上車。
皇帝詢問長安城內的情況。
他們所得報告,只知有大批人自長安城出奔,至於城內的情況卻尚未有報告。
其實,此時的長安,已經大亂了。
逃亡是宮內策劃和進行的,興慶宮的皇城部分的人,因門戶隔絕而根本不知內情,這一夜,留值省中的負責官員為駙馬都尉、給事中張垍,中書舍房琯,此外有三省的執事官員和一名翰林學士與拾遺、補闕等。他們不知道宮內事,但曉得宰相和另一部分官員宿內宮。於是,他們照常準傳了在興慶大殿早朝。
當內宮門開啟時,內宮中宦官和宮女奔出來,才知道皇帝一行已逃了!宮中人取道南衙逃難——
此時在興慶殿也已有一些官員上朝,內宮的訊息一傳出,便秩序大亂,官員們紛紛上馬回去,南衙勳衛儀仗人員也離開了職守,留守將軍邊令誠出來鎮壓,根本無效,而且,在不久之後,逃散的金吾軍兵士,開始搶劫……
長安城內的亂,路上的皇帝尚未得知。但是,皇帝卻在路上看到了另外的場景:有幾批逃難著的車隊在前路,被兵士們驅逐到小路上去。
這引起了阻延和小小的混亂——昨天逃出的人,為巨家大族,本身也有家甲,他們於昨日下午出城,夜宿便橋西驛,今早前行,當皇帝的隊伍趕上時,他們起了驚慌,有些人拼命前奔,有些人在爭執中被迫入小路,但吵鬧不休。
皇帝迅速得知了,命人撫慰,不可用強。
事實上,不用強是無法趕走逃難的人,幸而,混亂不大,只是,皇帝的隊伍行程被阻緩而已。
高力士、楊國忠只報告一些平平的訊息,車上的皇帝,曾經很激動,又很哀傷,但漸漸地安靜了,他合上眼皮養神,不久,他問及虢國夫人。楊貴妃相告,皇帝喟嘆著,迂緩地說:
“阿怡雖狂,總是有分寸的,國忠也不錯,他的家眷居然不隨大隊同行,總算難得了——”他稍頓,轉命內侍去查問隨駕同行的官員人數。
逃出長安,需要守秘密,可是,已出了城,他想到一個朝廷,不論在何種境地,維持官儀總是需要人的,現在,他想到了——他打算在咸陽望賢宮舉行一次朝會。
隨班的朝官人數很少,大臣只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御史大夫魏方進,以及兩省的侍郎和幾位卿,其他官員有接獲通知的,但他們要和家人同行,不曾單獨隨駕。因此,由楊國忠率來的百官,省、部、卿、監諸衙署的文官合起來只四十餘人,其中有不少還是卿、監官。
於是,皇帝在嗟嘆中再命人去後路調查長安城內百官們出城的情形。
同時,皇帝又派出兩名內侍到後面去慰問四十餘名隨駕的官員。
車轔轔,行進的隊伍,秩序漸漸轉壞,中後隊擠在一起,太子在後面並無作用。
在前路,皇帝的先遣人員又未曾再在路上設站接應,開路的騎兵從事分段清道。
從長安城到咸陽,只有四十里路,但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前一半路走了一個時辰,後一半更慢了。
在太陽,也相當熱,行旅於熱天終於是辛苦的。
咸陽望賢宮在望了,開路的兵隊先到,一員旅正隨了郎將馳回來,透過將軍而直接見高力士報告:咸陽縣令和官員,逃了,先遣的內平侍洛卿一行與望賢宮監和隨從人員,都已率先逃走。
這訊息使高力士氣得發抖,他會合宰相,將之報告皇帝,李隆基為此而震動,他緊張地詢問:有沒有寇訊?楊國忠報告:派出去的斥候都有平靜無事的訊息帶回。
“豈有此理,我在後面,他們卻先逃了!”李隆基憤然說,隨後,又自我解嘲,“到望賢宮再說吧,看來,我們得再調整一下。”
咸陽望賢宮不久就到了,宮監和執事人員都已逃走,僅剩下幾名老內侍在,沒有人為皇帝一行人準備午飯,甚至連迎駕的官員都沒有。李隆基原來計劃在望賢宮設朝,現在只能放棄了。
隊伍一列列地在望賢宮前停下來,人和馬都需要休息,但當地官吏逃亡,大隊的飲食沒有了著落。
日向中了,天明之前啟程逃亡的人,餓了。
長安的貴人們平時從未為飲食操過心,似乎也從來不覺得餓的,可是,到了咸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