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危險;而且,公司內部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得到她的職位。
潘女士在這家公司已經有幾年的資歷了,這家公司的氛圍也很不錯。所以,潘女士並不想離開這家公司,她只能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把工作做得更多、更好。於是,她就像一個超負荷的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她告訴朋友她有時候真是希望自己有三頭六臂,能72小時連續不睡覺地去完成每一項任務,根本考慮不到身體是不是需要休息。
潘女士做得非常辛苦,但壓力感卻沒有減弱,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恐懼感長時間地困擾著她,使她原本駕輕就熟的工作也開始出現一些細小的問題。而且,被忽視的身體開始向她發出了警示——哈欠連天、失眠、心不在焉、膚質變差、嘴上起燎泡、腸胃不適等情況都接連出現……
職場的心理壓力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每個身處職場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職場中人都像潘女士這樣感到有壓力,甚至壓力很大或極大。
然而,當上司要求你不斷掌握飛速更新的知識時;當你不能陪伴家人、而家人又出現狀況時;當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求你去適應時;當公司裡進入新人,或有別的職員與你並肩競爭某項任命時,你只有前進和後退兩種選擇。大多數的職場中人認可了前者,便不斷自我加壓,即使已經不堪重負,也必須要一直給自己加壓,不然就會有人超過自己,自己的工作就會出現危機。
可能你會信奉年輕時用健康和時間換錢,年老時用錢換健康和時間的生活理念,然而,更多的情況下你會發現,錢沒有賺夠,而健康的體魄卻漸行漸遠。這時,你經常說出口的詞語是“忙”,你經常體驗到的感覺就是“累”。“忙”和“累”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往往也包含著心理上的感覺。
雖然適當的壓力可以使人充實和上進,但是,壓力過大或者壓力過於持久則會出現焦慮、煩躁、抑鬱、不安等心理障礙,乃至出現心理疾病。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理論叫做“巴烏特症候群”,意思是如果總是在拼命工作,可能會突然有一天,就像馬達被燒壞了一樣,失去了動力,陷於動彈不得的狀態,表現為:焦慮、健忘、與他人的情感投入低……這是人們在現代社會中為求生存,奮力拼搏,耗盡了體力、精力的能源,精神得不到放鬆而導致疲倦的一種症狀。這種情況其實也就是職場心理壓力發展的表現。
§虹§橋§書§吧§。
第15節:趕跑辦公室裡的壞心情(3)
職場壓力不僅後果嚴重,而且普遍的程度也非常高。知名國際組織聲稱:職場上的工作壓力已經成了“世界範圍的流行病”,每年都有一些在壓力的影響下不堪重負而自殺的職場精英。
因此,當出現心理壓力過大的時候,作為職場中人應該考慮如何才能為自己減壓,構築健全的心理狀態,不在職場競爭中輸在心理環節上。
專家認為,職場心理壓力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軀體症狀,會產生失眠、焦慮、多疑、胃口差等情況;第二階段就會產生退縮性行為,表現為不願上班、無端請假、不願意參加各類社交活動等;第三階段可能會產生攻擊性行為,如火氣大、與人之間的矛盾多,其破壞性強,甚至可能產生自殘等傾向。所以,當出現這些心理壓力的表現時,我們便應該考慮如何為自己減壓了。
及時地調整自我心態。心理學家認為,你眼中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你作出的反應,不僅因為外部因素的導引,也是內心慾望驅使的結果。而禪宗也有句名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所以,緩解職場心理壓力需要有個良好的心態。一般來說,常見的調整心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多記好事,學會忘記壞事。你的心情好壞不是取決於你總會遇上好事,還是總會遇上壞事,而是取決於你是記住了好事,還是記住了壞事。
(2)學會幽默。工作需要嚴肅,但如果在工作中適當地使用一些幽默,可以化解衝突、活躍氣氛、振奮精神,也可以緩解壓力。
(3)積極的自我暗示。有人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所以,職場中人要多對自己說一些“我行”、“我能勝任”、“我很堅強”、“我喜歡挑戰”之類的積極的自我暗示,讓這些積極的自我暗示影響你的心態,進而影響你的行為及其行為的結果。
(4)珍惜你所擁有的,也要學會放棄。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總有人會不珍惜,然而在失去時,才會倍感它的珍貴與不可替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