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宮:為春秋末期老子過函谷關時,關令尹喜拜留老子著寫《道德經》的地方,後人又稱老子故宅。
據元大德四年、清順治十年《重修太初宮》碑文記載:周,昭王二十五年,關令尹喜望東方有紫氣,知有異人透過,整日恭候,果見老子駕青牛自東而來,即迎邀留居,著《道德經》五千言以傳於世。意為先天一氣渾成者,名為“太初”,後人即宅而觀曰“太初觀”。 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更名“天寶觀”。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更名“太初宮”。現址上的太初宮正殿保留有唐、元、明、清建築構件。院內原來古柏參天,碑石林立,殿宇輝煌,殿內老子一氣化三清像栩栩如生,均遭破壞。
現在正殿為元代建築特點,存有唐、明柱礎。殿內塑有老子著經坐像、關令尹喜和牛童徐甲站像。院內有元、清兩代重修太初宮碑石兩塊。太初宮偏殿東、西藥王廟之間有迴音現象。
莊子
——千秋一夢迷蝴蝶
人物介紹:
莊子(約前369一前286年),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國中期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
學派:
道家主要代表人物。
莊子,當為天下第一曠達大師,他相容哲人的睿智、詩人的靈性、隱士的飄逸、仙家的風骨,是道家、道教、文人共同仰慕的鼻祖。
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號稱《莊子》。其間涉獵各家學說,但以老子之言,志在攻擊儒、墨。魯迅指出: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郭沫若則認為:“秦漢以來的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在他(指莊子)的影響下發展。”
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莊子都給予了我國曆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與老子齊名,並稱道家之祖。
中國文人憤世嫉俗的批鬥精神,同莊子思想一脈相承;而樂天知命、隨遇而安的思想,也大體淵源於老莊哲學。
而“莊周夢蝶”的典故千百年來仍然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到底是莊子化作了蝴蝶還是蝴蝶化成了莊子,引無數文人遐想,苦思不已。
生平:
莊子一生隱默無聞,卻著述甚豐,作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國哲學史、文學史以及各藝術領域都有極大的影響。老、莊與孔、孟共同構成了國民精神的源頭。但是,莊子作為一個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隱士型思想家,他基本上沒參加過任何重大的歷史事件,他的很多生平事蹟無法確定先後順序。
莊氏是“楚莊王之後,以諡為氏”,是楚國的貴族後裔。在公元前387年,楚國發生了一件重要歷史事件: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吳起變法中有一條就是對楚國貴族的三代以下閒散子孫統統貶為庶民,讓他們自食其力。然後用節省下來的財政收入養精兵以與中原各諸侯國爭雄。
楚莊王於公元前613年即位,卒於公元前591年。從前591年到前387年吳起變法已有二百餘年,三十年為一代,到莊子父祖輩上,早已過了三代,所以無疑是被貶謫的物件。
楚悼王在公元前381年逝世,吳起失去了王權的庇護,變得孤弱無靠,被他打擊的達官貴人立即聯合起來,攻打王宮追殺吳起。吳起抱住悼王的屍體被亂箭射死,那些參與作亂的顯貴們卻因此而犯了傷害王屍的“夷宗”大罪,繼位的楚肅王因此而誅滅“七十餘家”。莊子的父祖輩大概就是這時為避“夷宗”之禍而越境遷居宋國蒙地的。
“據公認的推測,莊周在楚國公族作亂十二年後即公元前369年出生於宋國。從一個養尊處優的貴族家庭一下子落魄為平民,流亡異國,自食其力,必然是一個相當難以適應的艱難過程。
為了生存下去,他必須找到一份可以養家餬口的職業。他作為一個落魄域外的貴族後裔沒有可以繼承的田產,於是只好靠手工業為生。莊子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他可以織出非常精細的草鞋,可以做出當時堪稱一流的漆器,並對木工、陶工、屠宰、洗染等幾乎所有的手工業都十分精通。司馬遷記載“周嘗為蒙漆園吏”,證明莊子曾因技藝的精湛,做過一任管理漆器作坊的小官吏。
但他管理漆園作坊的時間並不長,曹商出使秦國獲得賞賜後來看莊子,他正在打草鞋,很可能是又在以打草鞋為生。所以莊子一輩子都是在清貧中度過的,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