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公劉為人,最可信賴。
他讓我們在城裡安居下來。
瞧我們莊嚴地走向會場,
大家有條不紊,
倚著桌子席地而坐。
我們先是拜祭豬神,
再到豬圈裡把豬拉出來。
酒呀,斟滿到匏裡去,
讓我們痛快地喝一口,
商討我們未來的發展。
公劉為人,最可信賴。
領我們描繪了大片的地。
我們登上山崗測量日影,
觀測山之南北方向,
我們觀測河水流向,
組成三隊人輪流做,
平地上畫出了許多方塊,
我們開墾農田耕作糧食,
一直開墾到那山的西面,
豳地平原是多麼的遼闊!
公劉為人,最可信賴。
他是這樣領我們在豳地建設。
他領我們橫渡渭水,
取石鍛鐵打造工具。
他領我們治理好居住地,
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富裕。
沿皇澗兩岸住下來了,
仍還有許多人,即使溯過澗而上,
也要來我們這兒居住,
一直住滿到了芮水灣。
在豳地定居下來後,公劉著手進行社會改革。經歷過這次大逃亡,邰人中建立了深厚的社會感情。他與大家制定契約,規定青壯年在田間從事勞動和獵捕野獸的工作,婦女在家照顧老弱和飼養家畜。在他的契約中,最突出一點是要從大夥兒的收穫中,抽出一部分分給無依無靠的老人和孤兒。這是一次巨大的社會進步,也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從此,老人和小孩不再被視為社會包袱。老有所養,幼有所養,全體人民都過上有保障的生活。於是,人們作詩歌頌他,這詩後來經孔子收錄在《詩經·大雅》,一直流傳到今天。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公季
又許多年過去。公劉的九世孫古公亶父繼位為諸侯時,豳地周圍冒出了薰育、戎狄等多個遊牧部落。他們還是象他們祖先那樣生活,貧困艱辛,他們也一如祖先那樣強悍,在收穫時節組織隊伍前來搶掠。邰人抵抗不了,唯有學祖先的模樣,在古公亶父的率領下,再次舉國逃亡。
他們渡過漆、沮二水,越過樑山,來到在商朝西部,岐山腳下的一片平原上。但見這兒土地肥美,四周環境和平、寧靜。古公亶父停下來,起卦占卜,龜板上,上天啟示道:就是這兒。
於是,他們定居下來,他們不再走了。他們稱這塊地為周原,並自稱為周人。
因為人口眾多,古公亶父將周原劃分為幾個大區塊興建城邑。每座城邑有高大的城牆保護,古公亶父設定五官管理城邑,興建房舍,然後公平地分配給人們居住。兩次大逃亡的歷史,是刻骨銘心的。古公亶父便組建軍隊,以在面對下一次面的侵略時,他們有強大的反抗力量。
這是周族人第一支正規軍,由古公亶父的小兒子季歷統率。軍人不參加生產勞動,日常只作訓練,軍晌從大家的收入裡抽取。古公亶父保守著后稷所開創的、以大家長般的仁愛作風來治理國家的傳統。特別是保障老有所養,幼有所愛,使附近一些商朝的諸侯國百姓,也遷居而去。
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季歷最小,卻最有才幹。而季歷的兒子姬昌,是孫輩中最為古公喜愛的。古公亶父想把侯位傳給季歷,又擔心兩個大兒子會和他相爭。於是每有機會,古公亶父就在家人面前特別表達自己對姬昌的喜愛之情:“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
如果周族人能有興旺,那一定是在姬昌帶領下的。太伯和虞仲兩兄弟曉得了父親的意思,便相約離開,遠去荊楚之地。當古公亶父派人找到他們時,兩人已文身斷髮,與當地人無異。他們是種田好手,向當地人傳教農業技術,便安居下來。古公死後,季歷繼位,稱為公季。
遊牧人又再出現了。但周人已有準備。當他們的人馬飛馳而來,還帶著許多空馬以便運糧時。公季率領軍隊把他們打了措手不及。季歷把馬匹留下,俘虜放了回去。因為,周族社會不是奴隸制時代,他們又不濫殺,留著這些俘虜沒有用。從此,揭開了周族人與遊牧人之間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
周只是一個小方國,國力有限,難以支援長期戰爭。公季向商朝求助,商王文丁接見了他的使者,支援他反擊遊牧人侵略。在商朝的支援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