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第2/4 頁)
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就是丘福此刻的感覺。
早朝議事已畢,朱棣瞟了夏潯一眼,說道:“楊旭留下,陪朕用膳。退朝!”
朝臣們又是一陣騷動,熟朋友都互相遞著眼色:“看見了吧?皇上要留人問話,用得著朝堂上公開說麼,皇上這是摞話給咱們聽呢,輔國公,扳不倒!”
群臣徐徐退出,朱高煦一派的官員走出去的時候,都黑著臉色。
還是那間光線昏暗的廳堂,坐在那兒的人微微佝僂著身子,咳得更厲害了,看樣子,他是生了病,身子一直不大好。
“老爺,您的病……”
匆匆從外邊走進來的人見他咳得厲害,不禁擔憂地道。
那人擺了擺手,帶著痰音喘了一陣,嘶啞著嗓子問道:“有什麼訊息?”
來人把今日朝堂上的事說了一遍,那人沉默片刻,低低地笑了起來:“這個楊旭,越來越難對付了。專務總督,事畢複名,他這軍權早晚都要交的,如今藉著剿倭未了,主動交出兵權,那這兵權交給誰,他的話,皇上就得聽,再說,皇上正為他主動請辭而心生歉疚呢。”
他輕輕嘆了口氣,喃喃地道:“到了他今時今地這種地位,個人權位已升無可升,對他而言,最重要的已經不是自己攫取多少權力,自己能爬多高,而是他能擁有為他所用的人,隨他的意志而動。丘福這次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成全了他呀。”
“老爺有些陷入魔障了,只知說人,不知說己,丘福如此,咱們……何嘗不是如此?”
站在對面那人暗暗尋思著,忍不住說道:“老侯爺也知道這件事了,他……讓我給老爺捎句話……”
“什麼?”
第528章 周旋
謹身殿裡,朱棣殷殷囑咐道:“隋徵高麗、元伐東瀛,都是鎩羽而歸,反因那彈丸之地,耗盡國力,埋下亡國之內。此去,雖是剿匪,且有日本官兵之助,終究是一樁險事,你要再三小心!”
夏潯道:“皇上放心,臣此去,必定謀而後動,事若不濟,也要全身而返,永樂新朝甫立,宜當求穩,穩中求進,臣是不會讓我大明陷身泥淖的。”
朱棣讚許地點了點頭,夏潯又道:“有關中日貿易,才是維持兩國長久發展、消滅倭寇根源的辦法。一旦重開海市,我大明不是坐而受之,也當遣人持勘合與日貿易,臣以為,在一些物資上,可以放寬條件,只不過當然得要他們付出相應的代價才成。”
朱棣瞟了他一眼,問道:“你的意思是說?”
夏潯道:“比如說——銅錢,這是嚴禁出口的,而日本鑄錢的本事差得很,所鑄銅錢動輒損裂,所以全用我大明貨幣流通,如果禁止出口……”
朱棣立即搖頭道:“文軒,這一點沒得商量,錢是交易工具、養命之源,我大明自己尚且不敷支用,只得以鈔代幣,難道還要把銅錢惠之於人麼?”
夏潯微笑道:“這就是了,交易者,互通有無。然而自己也嫌不足的東西,誰會拿去賣與外人呢?然則卻有幾點,皇上可曾想過麼?”
“什麼?”
“我大明的銅錢、金銀都比較短缺,自己也是不敷使用的。而鈔,是金銀和銅錢的替代之物。可這鈔發行無序,且無實際價值,一旦戰亂動盪、天災人禍,便迅速貶值,甚至一文不值,原本家財萬貫者,頃刻一無所有,這何嘗不是一種動亂之源?
以鈔代錢,本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有足夠的金銀和銅,朝廷就不會採用這個辦法了。唐宋以來,常有為了銅錢,滅佛毀寺,取銅鑄錢的,可是相對於偌大的天下,這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據臣所知,日本多金銀銅礦,他們需要銅錢,為什麼不叫他們拿原礦或者冶煉出來的金屬來換呢?
咱們取其礦石或銀銅金屬,用以鑄造銅錢,這總要收取好處的吧?咱們就可以解決一部分銅材的困窘了,而為他們鑄造的銅錢返運日本,他們購買我大明貨物還得流通回來。日本需要銅錢,就拿金銀銅鐵來換,這叫再加工,他們幹挖礦、冶煉的粗活,咱們做些細緻技巧的活兒,最後依舊是咱們受惠,何樂而不為呢?”
夏潯仔細想過紙幣的優劣,在那個時代,發行紙幣的弊端多於它的優點,而要改革它,需要涉及的方面太多了,而且曠日持久,同時它的發行最終仍要取決於金銀等貴金屬的儲量,想一口吃個胖子那就成了大躍進了,眼下這個階段,是儲積資本的階段,當財富的儲藏和工商業的發展達到相應的條件,自然會有種種變化。
夏潯可不想當王莽,幹些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