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她說她又看到童年時代所居住的家屋、她的臥室、臥室裡所擺的床鋪、她的祖母,還有她很喜歡的一位女家庭教師……然後是發生在這些房間及這些人之間的事情,最後女家庭教師離開了她們的家,因為她要回去結婚。
但這些回憶仍只是片斷的、看似無關緊要的瑣事,弗洛伊德還是無法從中找出與她目前症狀直接相關的經歷。正當弗洛伊德覺得山窮水盡時,天無絕人之路,他福至心靈地向一位同事A醫師提起這個病人,結果無巧不成書,A醫師剛好是病人父母以前的家庭醫師,他給了弗洛伊德一份相當重要的資料:原來A醫師當年也曾治療過這位病人,當時她正值豆蔻年華,身體發育得很好,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她第一次發作——也就是家人發現她“僵死”在床上時,其父母曾召請A醫師往診,A醫師雖然找不出什麼病因,但他發現那位女家庭教師對病人似乎表示出過度的關愛之情。他對此感到懷疑,因而告訴病人的祖母,請她多多留意女家庭教師和孫女之間的關係。不久之後,祖母告訴A醫師說,那位女家庭教師經常在夜闌人靜時,悄悄爬上她孫女的床鋪,做出某種不可告人之事;第二天早上,她孫女就被發現四肢僵直、嘴巴張開、舌頭外吐,不省人事地躺在床上。
對於這個發現,家人自然是又驚又怒,但為了顧及顏面,他們決定不加張揚,但也毫不遲疑地要終止年輕人之間的墮落行為,於是他們立刻遣走那位女家庭教師,要她回去結婚。被矇在鼓裡的病人,雖然不再受女家庭教師的性騷擾,但她那晨間僵死的症狀仍斷斷續續地存在著。
在獲得這條寶貴的線索後,弗洛伊德的治療對策是:將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向病人重述一遍,讓她重新體驗早年與女家庭教師之間那段曖昧的感情,給予它新的評價,而她的症狀也就不藥而癒。
解析:
這也是一個“轉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的病例。
希伯克拉底曾說,“結婚”是女歇斯底里患者的最佳處方。但這個個案似乎顯示,“結婚”不僅沒有讓她的症狀消失,反而可能造成它的惡化,因為在婚姻生活中,丈夫的性挑逗可能激發埋藏在潛意識深處的往事,而使“晨間僵死”症狀以更大的頻率出現。因此,最佳的處方不是“默默地做”,而是“坦然地將它說出來”。
患者在未曉人事的少女時代,因女家庭教師的“性騷擾”,而使她在事後的清晨出現形同虛脫的症狀。此一創傷性經歷顯然已被排除在患者的意識層面之外,連開啟潛意識心扉的催眠術都無法讓她憶起,但它卻存在於別人的記憶裡。弗洛伊德很幸運地從A醫師那裡獲得此一創傷性經驗的資料,他將它轉告病人,讓她重新面對它,疏導她鬱積的情緒,晨間僵死症狀即奇蹟般地消失。
本檔案和前一檔案中的女歌唱家的搔背事件,其情感創傷都與“性”有關。不只弗洛伊德的病人有這種現象,連當時與之合作的布魯爾醫師的病人也如此。譬如布魯爾醫師就曾診療過一個12歲、害羞而內向的男童,有一天從學校回家後,他就覺得身體不舒服,抱怨頭痛而且吞嚥困難。家庭醫師以為是感冒引起的,開藥給他吃,但病情在數天之後仍無起色。病童一直拒絕吃東西,如強迫他吃,他就會嘔吐;整天悶悶不樂、無精打采地躺在床上。當布魯爾醫師往診時,距離病發已有五個禮拜。
在檢查而無所發現後,布魯爾醫師覺得他的症狀可能有心理因素,但男童的父親和男童本人都說“不可能有這種事”,詢問學校的老師,老師也說他在學校裡並未有過什麼特別的事情。在不得要領的情況下,布魯爾準備向他施行催眠術,但後來沒有派上用場,因為在病童母親聰明而溫馨的詢問下,病童終於流淚說出如下的遭遇:原來病發當天,他在從學校返家途中,因尿急而到路邊的廁所方便,在廁所裡,一個陌生男人突然走到他身邊,掏出生殖器,要男童將它含在嘴裡,他極度恐慌地跑開,回家後就覺得渾身不舒服,出現了上述的症狀。
在床上昏迷不醒的新娘(2)
病童的吞嚥困難,顯然是對將陌生男人的性器含在嘴裡的象徵性抗拒。但當他說出這個創傷性經歷,抒發他的驚恐與憤懣,並得到父母和醫師的安慰與保證後,他的症狀也就消失了(布魯爾診療這位病人時,因為離那次創傷經歷的時間甚近,所以病人還記得它,但如果時間拉長,此項記憶可能就會受到潛抑,而只剩下象徵性的症狀)。
從診療經驗中,弗洛伊德發現多數轉化型的歇斯底里病人,在早年多有過“性創傷”的經歷,幾乎每個病人在童年時代都有被成年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