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對著牆壁站在那裡吧?”
【讀解】
面壁而立,不僅視線被檔住,使眼睛看不見東西,而且寸步 難行。
這就是你不學詩,尤其是不學精華詩的害處。
本章內容實№上與《季氏》中“詩才附家”一章和本篇上一 章的內容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強調學詩的重要意義,只不過說得 更為具體,,更為生動形象罷了。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學詩呢?
遺憾的是,我們似乎已不生活在詩的時代,而是散文的時代 (借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說法)。在散文的時代裡,“詩是什麼?” 既已發生了問題,詩人也不知道上哪兒去了(有人說做書生意姜 了)。我們又上哪凡去學詩呢?那也就只好學散文了吧
………………………………………………
禮樂到底是什麼?
【原文】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
【譯文】
孔子說:“總是說禮呀禮呀,難道僅僅指玉帛之類的禮物嗎? 總是說樂呀樂呀,難道僅僅指鐘鼓之類的樂器嗎?”
【讀解】
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
禮並不只是指送送玉帛,送送乳豬之類,而是指它蘊含著的 文化精伸、道德精神。同樣,樂也並不只是指彈彈琴瑟,敲敲鐘 鼓,唱唱卡拉OK之類,而是指這些活動對於人的精神境界和修養 的昇華。
說穿了,聖人所重視的是禮樂的實質內容,反對的是徒具形 式的外表門面。所以,孔子曾經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 仁,如樂何?”(《八佾》)當林放問禮的本質時,孔子又說:“大 哉問,與其奢也,寧 ;喪,與其易也,甯戚。”(《八佾》) 就是反對形式主義的排場,而強調內心和情感上的符合禮丁要求。
………………………………………………
色厲內荏,穿窬之盜
【原文】
子曰:“色厲而內荏①,譬諸小人,其猶穿窬②之盜也與?”
【註釋】
①荏:軟弱。②窬(yu):同“逾”,越過。
【譯文】
孔子說:“外表嚴厲內心虛弱,若用小人來作比喻,大概就像 個鑽洞爬牆的小偷吧?”
【讀解】
這是非常絕妙的一個比喻。
“做賊心虛,色厲年茬的人也心虛,所以非常貼切而叉生動。 與那些鄉原先生,巧言令色、脅肩餡笑之徒外柔年險,笑裡 藏刀不同,色厲年荏的人是外強中乾,表面上峨冠博帶,西裝革 ,一本正經,很有威嚴,但實№上是拉大旗作虎皮,藉以嚇人, 內心空虛得很。這種人精神極度緊張,多半患有高血壓、冠心病 或神經衰弱症。
與那些鄉原先生,巧言令色、脅肩謅笑之徒一樣,色厲內荏 者的致命傷也仍然是那一個字——假!都是偷道德的賊,鑽洞爬 牆,欺世盜名。
鑽人心的洞,爬名利的牆。 我們能不打假,能不抓賊嗎?
………………………………………………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賊
【原文】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註釋】
①鄉原(yuan):原同“願”,所以“鄉原”也寫作“鄉愿”。“願”在這 裡的意思是謹慎,鄉愿,指外表忠誠謹慎,獲得一鄉的人的好感,而實№上 欺世盜名的人,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好好先生”。
【譯文】
孔子說:“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賊。”
【讀解】
聖人微言大義,一言以蔽之。倒是孟子對“鄉原”的問題作 了較為詳細的闡發。
在《孟子·盡心下》裡,孟子引述了孔子在我們這裡所說的 “鄉原,德之賊也。”學生萬章便問:“什麼樣的人可以叫做鄉原呢?” 盂子回答:“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換句話說,鄉原就是 那種一味討好別人的人。萬章並沒有很理解,於是又問:“一鄉的 人都稱他為老好人,他自己也到處都表現得像個老好人,孔子為什麼還要說他是偷道德的賊呢?”孟子說:“是啊,這種人,你要 說他有什麼不對又舉不也例子來,你要指責他似乎又無可指責。他所做的一切都符合世俗,看起來還很忠信廉潔,很得大家的喜歡。但實№上,他的作為並不合於堯舜之道,所以說他是偷道德的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