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為人者,裝 腔作勢,藉以嚇人,故作深刻博學,巧言令色以悅人。 聖人概括古今學風,是就一般情形而論。事實上,古代樹 林盡是為己,現代學者也不全是為人。無論哪個時代,總是為 人為己的學者都有,這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更應該注意的是你自己,學習到底是為人還是為己呢? 用我們做學生時的通俗的問法:到底是我要學還是要我學呢? 我要學是為己,要我學是為人。 說到底還是一個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的問題。
………………………………………………
思不出其位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政事。”
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不越出自己的職位。”
【讀解】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話,在《泰伯》篇裡孔子已經說過。 之所以在這裡重複出現,是因為它與“君子思不出其位”有著密 切的關係。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麼,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了。
不過,謀其政也應“思不出其位”,不越出自己的職位範圍考 慮問題。
說穿了,還是做冬瓜就考慮冬瓜的問題,做西瓜就考慮西瓜 的問題。
或者如魯迅先生的冷嘲熱諷:
“奴隸只能奉行,不許言議;評論固然不可,妄自頌揚也不可, 這就是‘思不出其位。’……一亂說,便是‘越俎代謀’,當然 ‘罪有應得’。倘自以為是‘忠而獲咎’,那不過是自己的糊塗。” (《且介亭雜文·隔膜》)
若要找這樣“糊塗”的人,那可真是比比皆是,很多人為此 丟官葬送前程自己還不知道是為什麼哩。
………………………………………………
胸襟寬廣而明察
【原文】
子曰:“不逆①詐,不億②不信,抑③亦先覺者,是賢乎!”
【註釋】
①逆:預先揣度。②億:同“臆”,猜測。③抑:可是。
【譯文】
孔子說:“不預先揣度別人的欺詐,不憑空猜測別人的不誠實, 卻又能及早發覺欺詐與不誠實。這樣的人是賢者了吧!”
【讀解】
不輕易去猜測揣度別人的欺詐和不誠實是胸襟寬廣的表現; 卻又能及早發覺欺詐與不誠實是明察秋毫的睿智。
能夠做到這兩方面,當然是賢者了,而且是大大的賢者哩。
從實際情況來看,太明察的人往往疑心重多忌刻,凡事都對 人防一手,容易把人想象得很壞,所以顯得心胸不夠寬廣。而一 般心胸寬廣的人又往往把人想象得太好,對人缺乏心計和防範,所 以不夠明察。
這兩方面的矛盾在聖人的論述中被統一起來了,這當然是高 標準嚴要求,我們一般人是望塵莫及,難以做得到的。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也就只有努力提高修養,爭取做得好 一點罷了。
尤其是做領導人的,更應該朝這方面的修養而多下功夫。
………………………………………………
人才的品質更重要
【原文】
子曰:“驥①不稱其力,稱其德②也。”
【註釋】
①驥:古代良馬的稱呼,即千里馬。②德:指馬訓練有素,駕馭時 能順人意。
【譯文】
孔子說:“對於千里馬,不稱讚它的力氣,要稱讚它的品質。”
【讀解】
尚德不尚為,重視品質超過重視才能。
這是儒家的人才思想,也是我們今天選拔幹部和人才的一個 原則。
我們的確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人如果品質不好,能力 差也用算了,危害還不會好大。恰恰是一個能力非常強,智商非 常高的人,如果品質敗壞,野心很大,那他所造成的危害就會非 常大,有時候甚至會達到致命的程度,斷送一個單位、一家公司, 甚而至於一個國家、一朝江山。
反過來說,一個人品質很好,能力雖然差一點,但他只要虛 心好學,提高自己,也就會逐漸有所進步,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人才的品質更比能力重要。這是我們在考察干部、選 拔人才時不能不遵循的原則。當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