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4/4 頁)
也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個極 端,忽略人的能力,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才。
比較全面地說,應該是德才兼備最好,二者不能得兼時,德 重於才。如果完全沒有才,則已不在我們所討論的範圍內了。因 為我們的話題本來就是在千里馬的問題上展開的。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文】
或曰:“以德報銀,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 德報德。”
【譯文】
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那又用什 麼來回報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讀解】
《老子》第六十三章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報怨以德就是以德報怨,周恩德回報怨恨。最典型最極端的 說法是基督教《聖經》上所說的,你在我左臉上打了一記耳光,我 不僅不還手,不躲避,反而再送上右臉讓你打一記耳光。或者用 我們中國的說法,就是唾面自乾。《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當 婁師德的弟弟要到代州去做官時,他教導弟弟要學會忍耐。弟弟 說:“這沒問題,比如說有人向我臉上吐口水,我把它擦掉就是。” 可婁師德卻說:“擦掉也不對,因為這樣還是會顯露出你對他的做 法不滿,所以,應該讓它自己在臉上幹掉。”這樣的修養功夫就是 以德報怨,一般人真是很難做到。同時,我們也看到,孔聖人並 不贊成這樣的做法。他雖然沒有正面回答有人提出的這個問題,但 卻很藝術地說,以德報怨,那又用什麼去報德呢?所以他主張以 直報怨,以德報德。要用正直的行為去回報別人的怨恨,用恩德 去回報別人的恩德。所謂用正直的行為去回報別人的怨恨,那就 並不排除對那些惡意怨恨的反擊,善惡是非還是應當恩怨分明。總 而言之是“投桃報李”或“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而不是一 味地送來順受,不講是非原則地以德報怨。
當然,聖人也並不主張以怨報怨。你不仁,我不義;你打我 一舉,我踢你一腳。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無休無止地鬥下去, 那也就沒有意思了。
………………………………………………
不怨天,不尤人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註釋】
①尤:怨恨,責怪。
【譯文】
孔子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