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頁)
割雞可不可以用牛刀?
【原文】
子之①武城②,聞絃歌之聲③。夫子莞爾④而笑,曰:“割雞焉用 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⑤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 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 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註釋】
①之:到。 ②武城:魯國的一個小縣城,《雍也》篇曾說子游到武城 去做縣官。③絃歌之聲:弦,指琴瑟;絃歌之聲是象徵用禮樂治理百姓。 ④莞爾:微笑的樣子。⑤ :子游姓言,名但,字子游。
【譯文】
孔子到了武城,聽到琴瑟歌唱的聲音。孔子微微一笑,說: “殺雞怎麼用得著宰牛刀呢?”子游回答說:“過去我聽都是您說 過:‘在上位的人學了禮樂之道就會愛人,老百姓學了禮樂之道就 容易使喚。’”孔子說:“同學們!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的話不過 是跟他的開玩笑罷了。”
【讀解】
“割雞焉用牛刀?”
孔子的本能意思是說,治理一個小小縣城,怎麼用得用著禮 樂之道這種治國的方略呢?”
我們現在已不能確知孔子到底是在給子游開玩笑還是一時失 言,但子游“當仁,不讓於師”的精神和孔子師生之間暢所欲言 的風貌卻是躍然紙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子游的答辯詞來看,有時候,殺雞用一用牛刀也未嘗不可, 雖然是治理一個小縣城,也應該與治理一個國家同步,性質是一 樣的,總之是在上位的人學了禮樂就會懂得愛人,在下位的人學 了禮樂就容易聽使喚。只要目的能達到,用雞刀用牛刀有什麼關 系呢?
聖人完全同意子游的看法,所以立即表態修正,向學生們宣 布自己的錯誤。的確,聖人也是人,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 的。這沒有什麼可怪。
可敬的倒是子游,“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有這樣的縣官, 是武城縣百姓的福氣。
………………………………………………
仁的五條行為準則
【原文】
子張間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 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 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文】
子張向孔子請教什麼是仁。孔子說:“能在天下實行五種品德 就可以說是仁了。”子張說:“請問是哪五種品德呢?”孔子說: “‘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會受到侮辱,寬厚就 能得到群眾,誠信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取得工作成效, 慈惠就能夠使喚別人。”
【讀解】
仁是儒學的核心內容。據有人統計,“仁”僅在《論語》中就 出現了109次,可見其重要地位。
由於孔子的教學方法是因材施教,所以,不同的學生問他同 一個問題他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又增加了“仁”的復義性。 現在,當子張問他什麼是仁時,他作了一個較為具體的五方 面回答,這當然還是仁德的修養和運用問題,而不是仁的本質問 題。
具體到這五個方面的回答來看,並沒有什麼深奧難解的地方 倒是實行起來,一是非常困難,二是非常有用,不說是“放之四 海而皆準”,也是用於各界都有益的。尤其是做政治 導人的,做 到了這幾條,起碼得人心是沒有問題。
………………………………………………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原文】
佛胖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賣 劣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胖以中牟②畔民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④;不曰白乎,涅⑤而 不緇(6)。吾豈匏瓜(7)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註釋】
①佛胖:晉國大夫範中行的家臣,中牟縣的縣官,當趙簡子攻 打範中行,圍攻中牟縣時,佛胖背叛了範中行,同時堅守中牟抵抗趙簡子。 ②中牟:晉國的縣城,在今河北省邢臺和邯鄲之間,不是河南的中牟。 ③ :同“叛”。④磷:薄。⑤涅:染黑。(6)綴:黑色。 (7)匏瓜:這裡指不能食用的苦葫蘆。
【譯文】
佛胖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說:“以前我聽老師您說蜘過: ‘親身為非作歹的人那裡,君子是不去的。’佛胖據中牟而叛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