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4/4 頁)
實際情況出發,奉行的是無過無不 及的中庸之道,所以,在這裡展開了一次中庸的現實運用。既回 答了白圭的問題,又表明了自己無過無不及的主張。
財政稅收是維持一個國家運轉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是,財政 稅收多少合適?這就是一個問題了。如果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太 多,太重,老百姓就會受不了,怨聲載道;如果偷稅漏稅太多,稅 率太低,國家財政緊張,入不敷出,又會影響國家機構的正常運 轉。孟子是深深知道這一點的,所以,他從實際出發,指出,如 果按照白圭所提出的稅率,二十抽一,賦稅倒是薄了,老百姓的 負擔倒是減輕了,可國家怎麼運轉呢?除非像那邊遠落後的貉國 那樣,根本就沒有國家的機構,沒有靠財政負擔的單位和國家工 作人員。但文明進化的中原國家既然已不可能回到像貉國那樣的 原始狀態,怎能實現像貉國那樣的稅收制度呢?當然,這樣說並 不意味著收得多越好,像暴虐的夏絡那樣,模徵暴斂,把人民逼 入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只有恰到好處,才是儒者的追求。
………………………………………………
以鄰為壑,仁人所惡
【原文】
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於禹。”
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②。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付謂之澤③水——一降水者,洪水也—一仁 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註釋】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據《韓非子·喻老篇》記載,主要在於築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責他“以鄰國為壑”。②壑(he):本義為溝壑, 這裡擴大指受水處。③洚(jiang):大水氾濫。
【譯文】
白圭說:“我治理水比大禹還強。”
孟子說:“你錯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順著水的本性而疏導, 所以使水流汪於四海。如今你卻使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水逆流 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厭惡的。你錯 了。”
【讀解】
從方法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