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藥生塵。”當法官的也應有這種 心理狀態才是。或者可以擬為--
但願世間無官司,何愁法庭鋪灰塵。
………………………………………………
牆倒眾人推
【原文】
子貢曰:“紂①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②。 天下之惡皆歸焉。”
【註釋】
①純即殷紂王,商朝的最後一個君主,中國歷史上暴君的典型。 ②下流:下游,地形低下眾水流灌的地方。
【譯文】
子貢說:“殷紂王的壞,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嚴重。因此君子厭 惡身居低下的處境,怕的是天下的壞處都歸到自己的身上。”
【讀解】
牆倒眾人推,惡往一處歸。
所謂“人情看冷暖,世態趨炎涼。”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 的那樣,一個人原來榮耀顯赫,如日中天,“咳唾成珠玉,揮袂出 鳳雲”一旦星移斗轉,風流雲散,甚至身敗名裂,那就會牆倒眾 人推,,被說得一錢不值,甚至連原先的赫赫功績也往往會被染上 一層陰謀的色彩。倒是一切的罪惡,一切的壞名聲都被做成大帽 子一古腦兒地戴到了那人頭上。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子貢不愧為孔門高足,居然敢說 出殷紂王並不那麼壞的話來,雖然並沒有為紂王平反的意思,但 說出這樣的話來已經是不容易的了。
更不容易的是他看到了人心的趨向,指出君子可千萬不能不 慎重,一定不要犯下大的錯誤,不要讓自己處於低下惡劣的被攻 擊的處境。否則,牆倒眾人推,惡往一處歸,那任你是誰也是受 不了的。
懂得了這個道理,無論你是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好,只要 是在人群之中生活,就要謹慎從事,避免居於“下流”的處境,以 免被眾人推倒的牆壓得喘不過氣來。
………………………………………………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原文】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 也,人皆仰之。”
【譯文】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 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讀解】
在“晉靈公不君”的故事中,士會勸晉靈公說:“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所謂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陽月亮暫時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樣,但最終卻掩不了太陽月亮的光輝。君子有過錯也是同樣的 道理。有過錯時,就像日食月食,暫時有汙點,有陰影;一旦承 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輝又煥發了出來,仍然不 失為君子的風度。
另一方面,對於一個有地位的君子,也就是領導人來說,就 像太陽、月亮一樣,居於高處,並且大家都看慣了他光輝的形象, 不像一般人,亮不亮沒關係,反正也沒人注意。居於高位的領導 人一旦犯錯誤,很容易被大家發現,就像太陽、月亮一樣,稍有 有一點點黑,就被人們覺察到了,所以尤其需要謹慎,一言一行 都要注意。當然,你一旦改正錯誤,那也很容易被大家發現,因 為大家都仰望著你嘛。
以上兩方面就是子貢說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的意思。不過,孟 子認為,古代君子的過錯的確如子貢所說,像日食月食一樣,但 他所處那個時代的所謂“君子”,卻是將錯就錯,文過飾非,已完 全沒有“日食月食”的風度了。(《孟子·公孫五下》)
孟子距子貢的時代並不很遙遠,而我們今天距孟子的時代卻 是遠之又遠。“君子”之過,是如日月之食讓人仰望,還是將錯就 錯,文過飾非呢?
………………………………………………
聖人無常師
【原文】
衛公孫朝①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②, 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 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註釋】
①衛公孫朝:衛國大夫公孫朝。②文武之道:周文王、周武王之述 孔子自認為是文武之道的繼承者。
【譯文】
衛國大夫公孫朝向子貢問道:“仲尼的學問是跟誰學的呢?”子 貢說:“周文王、周武王的聖人之道並沒有墜落在地上,而在人們 的掌握之中。賢能的人掌握了它大的方面,不賢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