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要歹 毒多少倍!難怪得聖人要一再說“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了,只 要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誰又不會對這種偽君子“恥之”呢?
………………………………………………
豪俠、仁者與聖人之志
【原文】
顏淵、季路侍①。子曰:“盍②各言爾志?” 子路日:“願車馬衣輕③裘與朋友共,敝④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⑤,無施勞6。”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註釋】
①侍:指立傳。若坐侍,則稱侍坐。②盍:“何不”的合音字。 ③衣:此字是唐以後加上去的,應去掉。④敝:壞。⑤伐善:誇耀 自己的好處。伐,自誇。③施勞:把勞苦的事施加給別人。
【譯文】
顏淵、子路侍立於孔子身旁。孔子說:“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 志向呢?” 子路說:“我願把自己的車馬衣服都拿出來和朋友們共享,就 是用壞了也毫不遺憾。” 顏淵說:“我願不自誇好處,不把勞苦的事施加給別人。” 子路又說:“希望聽一聽老師您的志向。” 孔子說:“安撫老年人,信任朋友,關懷年輕人。”
【讀解】
子路是豪俠之志,講義氣,夠哥們。從大處說,則猶如詩聖 杜甫所吟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顏淵是仁者之志,”道德修養非常高。一方面非常謙遜,不願 意表白自己的好處;另一方面要實行孔子所一再倡導,並認為要 終生奉行的恕道,不把勞苦的事施加給別人。
一武一文的志向,一個豪爽,一個隱忍。而聖人自己的志向 呢?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老者安之”,就是要讓老年人無論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得到 安頓,無論是採取退休制度還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朋友信之”, 就是要讓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再沒有欺詐,沒有仇 怨。“少者懷之”,就是要關心下一代的成長,永遠愛護下一代,讓 世界充滿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就是要讓聖人出任“關心下 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之職,他恐怕也是會當仁不讓的罷。
老中青三代都有了著落,社會安定而美好。聖人之志,豈不 就是要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嗎?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明瞭,聖人之志就是與眾不同啊!
………………………………………………
自我批評的難得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①者也。”
【註釋】
①訟:責,責備。
【譯文】
孔子說:“算了吧!我沒有見到過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而作自 我批評的人。”
【讀解】
不知孔子怎樣看待他的優等學生之一曾子,因為我們已經聽曾子說過他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的話(《學而》)。
或許說是說,做是做,在孔子的眼裡,就連曾子也還是做的不夠 好也未可知。
當然,這都是我們的猜測。
話說回來,自我批評本來也就是不容易做到,就像魏文帝曹 丕在他那篇著名的《典論·論文》裡所說的那樣,人往往“暗於 自見,謂己為賢”。只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 錯誤。或者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的那 樣:“馬克思主義的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還只是第一個層次上的問題。第二 個層次上的問題是,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但不願意正視,不 願意作嚴肅認真的自我批評,或者,用孔子的話來說,不願意 “自訟”—一自我訴訟,自己審判自己,這實際上牽涉到感情與理 智的問題。就理智的冷靜分析和批判而言,人往往也會發現自己 的缺點和錯誤,也認為應該自我批評並加以改正才好。但就感情 的傾向而言,人總是習慣於自己原諒自己,自己為自己找出一些 辯護詞,最後是自己做了自己的法官,作出“無罪釋放”的判決。 抽菸、酗酒、睡懶覺、打麻將,所有這些不良嗜好之所以得以普 及,都是人們對自己作出“無罪釋放”判決的結果。至於其他方 面的種種問題,更加抽象,是非界線更加不清的問題,那就更是 容易自我安慰,自我諒解,因而也就不可能“自訟’的了。
由此看來,聖人說他沒有見到過能夠發現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