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4/4 頁)
子說:“闡述而不創作,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私下裡與老 彭相比。
【讀解】
這是一個典型的學者形象 。
之所以達而不作,是因為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或者反過來說。正因為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所以就述而不作了。
從孔於的實際文化活動來看,刪《詩》、《書》,定禮樂,贊 《周易》,修《春秋》,的確都是編輯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並沒有哪 一項是他自己的創作。
可是,他的“述”卻是非常不簡單,用朱熹的話來說,是 “叢集聖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雖述,其功則倍於作矣。”(《論語 集註》)
當然,絕對的述而不作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無論你編輯也好, 整理也好,總得反映出編輯整理者的眼光和取捨旨趣,更不用說 還有“刪”、“定”、“贊”、“修”的工作在內了。所以,所謂“述 而不作”,多半是“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噓些生命進去。”(郭沫若語)實際上是有所“作”。
相反,倒是我們今天不少“作而不述”,專門“創作”的人, 不是空谷來風,令人不知所云,就是“千古文章一大抄”,東拼西 湊,而以天才的創作家自居,“著作等身”,欺世盜名。
這種人,聽聽聖人自謙“過而不作”,不知私下裡到底有何感 想?是不是以為自己遠在聖人之上呢?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原文】
子曰:“默而識①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②於我哉?”
【註釋】
①識(Zhi):記。②何有:有什麼,意思是沒有什麼了。
【譯文】
孔子說:“默默地牢記知識,勤奮學習不厭煩,教誨別人不厭 倦。對我來說,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呢?”
【讀解】
一個孜孜不倦的讀書人,一個勤勤懇懇的教育者。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早已成為人們所熟知的名言。不過, 真正能做到的,就沒有多少人了。
據《孟子·公孫丑上》記載,子貢曾經問孔子說:“老師您稱 得上是聖人了嗎?”孔子回答說:“聖人可稱不上。我不過是學不 厭而教不倦罷了。”子貢說:“學不厭是智,教不倦是仁。智仁兼 備.老師您的確是聖人了啊!”
可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確不是我們一般人容易做到 的、智仁兼備的聖人畢竟是鳳毛麟角,千百年難遇一個的啊!
………………………………………………
聖人的憂慮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註釋】
①徙(XI):遷移。這裡指向“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