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譯文】
孔子在家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
【讀解】
從來沒有吃飽過,不是人家不讓他吃飽,也不是論不統計不 飽,而是他自己不願意吃飽,不願意在人家的喪事中大吃大喝。
這是不是太迂腐了呢?
不是。這是聖人性情純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人家在喪 事的哀痛中,你在這裡大吃大喝,像話嗎?另一方面,也是聖人 尊崇禮節規範的表現:遇到人家的喪事,自己要表示哀悼。真心 哀悼,難道還能大吃大喝嗎?
當然,我們今天沒有必要真像聖人那樣,去參加人家的喪禮 沈連飯都不吃飽,甚至,與死了親屬的人在一起吃飯也不敢吃他 中是,我們又是不是該在人家的喪事中去大吃大喝,猜拳行令喝 匕日,麻將打到通天亮呢?
………………………………………………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原文】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譯文】
孔子對顏淵說:“被任用就施展抱負,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 只有我和你才能這樣吧!”
【讀解】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也就是成語所說的“用行舍藏”或 “用舍行藏”,它最為精煉地表達了儒者對於出仕與退隱,入世與 出世,進與退的政治選擇與人生態度。
這裡面所蘊含的,一方面是進退之間深刻的內在矛盾,另一 方面也顯示了儒學通權達變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氣度。
孔子另外還多次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泰伯》) “邦有道則任,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衛靈公》)孟子也說: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上》)所有這些說法,其 實都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意思。
問題在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雖然懂得用行舍藏的道 理,但真正面對現實,落實到每個人身上,不僅用舍不由你,新 是行藏也往往是你無可奈何的呀!
………………………………………………
富可求嗎?
【原文】
子曰:“富而①可求也,雖執鞭之士②,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註釋】
①而:如,如果。②執鞭之士:古代於拿皮鞭為達官貴人開道或為 市場守門的人,代指做下賤差事的人。
【譯文】
孔子說:“富裕如果真是可以求得到的話,就是做那拿鞭子的 苦差事,我也去幹。如果求不到,那還是讓我做自己喜歡的吧。”
【讀解】
孔子的意思是說:如果真有什麼行當(比如說炒股票,炒房 地產,炒貓兒狗兒等)可以弄“發”的話,就是讓我棄文經商下 “跳蚤市場”去,我也願意幹。問題是哪能有這檔子好事呢?須知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顏淵》)啊!所以,還是讓我幹自己的 老本行,做一個文人,研究我的詩、書、禮、樂吧。
這裡的關鍵在於,“富而可求”只是一種虛擬,孔子壓根兒就 沒有拿它當真。之所以這樣說,正是為了強調富絕不可求得到。 但是,假如我們執意要問:富的確可求,下“跳蚤市場”或 別的什麼“海”就是可以撈上一把,甚而至於成為大款,成為先 富起來的人,孔子又會不會改變回答呢? 對於我們今天面臨“下海”困惑的讀書人來說,選擇的艱難 恰好是在這裡啊!
………………………………………………
孔子是不是“發燒友”?
【原文】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
孔於在齊國聽了《韶》樂,三個月不知道肉是什麼滋味。於 是感嘆說:“想不到欣賞音樂竟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讀解】
哪種程度?如痴士如醉,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
這種程度夠得上是我們今天“發燒友”的程度了嗎?
我們應該是頂尖級的“發燒友”了吧!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讓孔子“發燒”的,既不是器材(那時 連立體聲也沒有,更不用說進口高階音箱了),也不是流行音樂 (那時的流行音樂是鄭國(今河南一帶)的音樂,孔子認為“鄭聲 淫”),而是被他認為“盡美盡善”(《八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