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1/4 頁)
一年匆匆到歲末。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陰白白過。
尋歡作樂別過度,
分外的事要惦記。
行樂不能荒正業,
賢者懂得要勤奮。
蟋蟀鳴叫在堂屋,
歲末役車也休息。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陰白白過。
尋歡作樂別過度,
國家憂患記心頭。
行樂不能荒正業,
賢者懂得要節制。
【讀解】
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瓦位如 雪。”歲月的無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詩人們領悟透了,寫絕了。 怎麼個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樂和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兩端。要麼是及時行樂,荒淫無度,醉生夢死,要麼是立功立名 立德。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另一種活法:既要及時行樂,又要有所 節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於職守的精神和憂患意識。 在荒淫和苦行之間選擇一條中間道路,似乎是一種符合現代意識 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實際上是工作多 於享受),如今被我們拿來當作一種活法的標本。其實,這樣的標 本早已有我們自己的祖先作了示範,何須從東洋人那裡去學。
充滿世俗精神和氣息的既享樂又幹活的“中間”活法是非常_ 現實,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種比較理想的活法。 它不要求我們像浮士德那麼不斷地去進取、開拓、發現,用不著 去冒險尋求刺激。不要求我們像西西弗斯那樣不斷徒勞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們像教徒那樣去修道院禁慾苦修,不食人間煙 火。
不過,要真的實行起來,中間活法怕是有相當難度的。人是 一種不大經得起誘惑的軟弱的動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 畢竟很少,不知不覺或有意識放縱自己的人卻很多。我們實行起 來多半不會偏於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會偏向縱情於聲色犬馬 鳳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時常樂而忘返,樂不思蜀。
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來代表人類的狂歡和理性兩種 精神。或許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這兩個對立面放進我們體內, 讓我們自己去作選擇:或者縱情享受,或者拼命幹活,只有不同 尋常的人才會把二者結合得很好。選擇就是考驗,答卷要由我們 自己來填寫。
………………………………………………
山有樞
——守財奴的面目
【原文】 山有樞①,
隰有榆②。
子有衣裳,
弗曳弗婁③。
子有車馬,
弗馳弗驅。
宛其死矣④,
他人是愉。
山有栲⑤,
隰有忸(6)。
子有廷內(7),
弗灑弗掃。
子有鐘鼓,
弗鼓弗考(8)。
宛其死矣,
他人是保(9)。
山有漆(10),
隰有慄(11)。
子有酒食,
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樂,
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
他人入室。
【註釋】
①樞:樹名,即刺榆樹。②隰( X i):潮溼的低地。榆:樹名。 ③曳:拖。婁:牽。曳、拖在這裡是指穿著。④宛:死去的樣子。 ⑤栲(kO。):樹名,即山樗。(5)忸(nio):樹名,即鐿樹。(7)廷內: 庭院和房屋。(8)考:敲擊。(9)保:佔有,據為己有。(10)漆:漆 樹。(11)慄:栗子樹。
[譯文]
山上長著刺榆樹,
榆樹長在窪地中。
你又有衣又有裳,
為何不穿在身上?
你又有車又有馬,
為何不乘又不坐?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別人佔有盡享樂。
拷樹生長在山上,
鐿樹長在窪地中。
你有庭院和房屋,
為何不灑又不掃?
你又有鍾又有鼓,
為何不擊又不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