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2/4 頁)
永不倦,
樂於選拔好人才。
【讀解】
人們常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此話的意思是說領頭的人總是 跟隨的眾人效法的榜樣,他的一言一行對眾人有看直接影響。好榜樣會產生好影響, 壞榜樣會產生壞影響。因此領頭的人與普通人就有了差別:普通人有時可以不顧及影響問題而隨心所欲, 而領導者則必須考慮影響而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應當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即使是細小的枝節問題,也得從大處著眼來考慮和處置。
周文王被譽為一代聖賢君主。這首祭祀他得樂歌,再讚頌他得美德得同時,也順帶讚頌了他得祖母、母親、和妻子,讓人感到家庭中的美德似乎像遺傳似地代代相傳。
當然,美好的德行肯定不會像傳宗接代似地遺傳。但是,良好的德行環境,宗會對身處其中的人產生或明顯或隱蔽的影響,宗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這也正如人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樣。子們的祖先對這一點尤其看重,既反反覆覆講述這個道理,又搜尋羅列例證,使得這方面的觀念在生活於這種文化傳統之中的人們心目中已牢牢地紮下了根。
中國歷史上能像周文王那樣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君主大概不多,這樣他的榜樣便顯得特別可貴。榜樣不多的事實也表明,美德無法靠遺傳獲得,同時,它促使我們反思榜樣不多的原因。
身處高位的人,尤其是在權利頂峰的人,大概很難抵禦權利的巨大誘惑與衝擊力,特別是在傳統的世襲制度之中,權利對於富家子弟來說,似乎是上天的特別恩賜,不經過個人努力奮鬥取得。得來輕易得東西,用起來便也輕易。運用權利獲得了好處的結果,…可以反過來刺激更大的慾望。如此迴圈往復,豈有不濫用權利的道理。也許,周文王與其他做不了表率的君主的差別,正在於他知道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吧。
………………………………………………
靈臺
——與民同樂的君主有幾多
【原文】
經始靈臺(1),
經之營之(2)。
庶民攻之(3),
不日成之。
經始勿亟(4),
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5),
麀鹿攸伏(6);
麀鹿濯濯(7),
白鳥翯翯(8)。
王在靈沼,
於牣魚躍(9)。
虡業維樅(10);
賁鼓維鏞(11)。
於論鼓鍾(12),
於樂辟廱(13)。
於論鼓鍾,
於樂辟廱。
鼉鼓逢逢(14),
矇瞍奏公(15)。
【註釋】
(1)經始:計劃開始。靈臺:周文王所造,由於造得快,有如神助.所以叫靈臺 (2)經:測量。營:建造。③攻:用力工作。(4)亟:急。 (5)靈囿:靈臺下面養鳥獸的花園。(6)麀(you)鹿:母鹿。攸:語氣助詞, 沒有實義(7)濯濯(zhuo):鳥獸毛色潤澤的樣子。(8)翯翯(he): 鳥的羽毛白淨的樣子。(9)於:語氣助同,沒有實義。牣(ren):滿。 (10)虡(jv):掛鐘的直柱子。業:掛鐘橫樑上的大版。樅(cong) 崇牙,橫樑上像牙一樣的掛鐘的地方。(11)賁:大鼓。鏞:大鐘 (12)論:同“倫”,依次(演奏)(13)辟廱(bi yong):水環山的風景區。 (14)鼉(tuo)鼓:鼓:鱷魚皮蒙的鼓。逢逢:和順的鼓聲。(15)矇:有 眼珠的瞎子。瞍:無眼珠的瞎子。公:同“工”、“功”,這甲指奏樂。
【譯文】
開始計劃造靈臺,
先是測量後建造。
庶民百姓齊努力,
不多幾天就建成。
開始計劃本不急,
百姓如子齊出力。
文王來到靈囿中,
母鹿安靜躺伏著。
母鹿毛色多潤澤,
白鳥潔淨羽毛白。
文王來到靈池旁,
魚兒滿池歡蹦跳。
鐘鼓支架崇牙聳,
掛著大鼓和大鐘。
依次輪流擊鐘鼓,
君民同樂在辟廱。
依次輪流擊鐘鼓,
君民同樂在辟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