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軍隊轉業到深圳,在當時深圳最好的企業之一—南油集團下面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正是在那裡,四十多歲的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個“冬天”:一次,任正非做一筆生意被別人騙了,200多萬貨款收不回來。80年代末,200萬元人民幣不是一筆小數目(按當時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不亞於2009年的1個億),當年內地城市月工資平均不到100元。
在這種情況下,任正非在令人羨慕的大國企南油集團待不下去了。此時的任正非下有一兒一女要撫養,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贍養,還要兼顧6個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所謂“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在、未來尚長的中年之際。想必那時的任正非對人生的坎坷無比傷感。
但是,任正非沒有時間去感傷,家庭的責任、事業的急迫,令任正非走上了一條下海乾實事的道路。就這樣,處於中年危機之中的任正非被逼無奈開始創業,華為誕生了。就這樣,深圳少了一個國企幹部,中國多了一個高科技企業的“教父”。創業初始,任正非的所思所想並沒有太多的理想主義;創業之初,任正非就是為了麵包、為了餬口、為了家人而奮鬥!這是一個逼上梁山、被逼無奈的創業故事。
“吃虧是福、上當是福、挫折是福”
任正非中年受挫這一因素,對任正非的經營風格和行事作風有著深刻的影響。簡單說來,創業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受過挫折後的創業;一種是充滿幻想、未經歷挫折後的創業。和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創業相比,飽受挫折對任正非的創業來說是一種財富,甚至可以說為華為公司未來20年的發展定下了一種調子:低調而堅韌。這一點是現今很多年輕人創業所缺乏的。
今天的年輕人,面臨眾多的機遇,有的在大企業工作幾年,撈得人生第一桶金,就開始不再打工而是自己做老闆;有的憑藉市場經驗或者研發經驗,甚至只需編造一個好聽的遠景故事,就可以圈到一筆風險投資,在風險投資的推動下做公司了。這些出生年代好,職業生涯中又順風順水的年輕人“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副“未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的樣子,往往開公司花起錢來都是大手筆,辦公要租最好地段的寫字樓、搞最好的裝修;一筆雷聲大的廣告費就把啟動資金花得差不多;動不動將“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豪言壯語掛在會議室。很可惜,90%這樣的中小企業都沒有邁過生存的門坎,未學會如何在複雜的中國國情下生存下去就夭折了。而這個時候,多數人又往往會心灰意冷。
第 1 章 第一桶金(2)
因此,如果你是一位職業生涯出現變故的人,當你正遭遇人生挫折之時,建議你對照華為的任正非去仔細地想一想,因為你可能不至於慘到任正非創辦華為之前的境地。創業之初,任正非是沒有什麼可以幻想的,更沒有任何資金可以用來進駐寫字樓,也沒有人想要去看他的創業白皮書和商業模式。他的腦子裡唯有“生存”二字。
後來雖然華為已成為年銷售額上幾百億的大公司,任正非也還是經常強調“惶者生存”、“華為只是活下來了而已”;無論華為已經多大、多成功,任正非天天還是想著“活著”二字,這跟任正非四十多歲如過山車般急轉直下的早年被騙受挫經歷分不開。任正非曾說“吃虧是福、上當是福、挫折是福”,如果你符合這三個條件,恭喜你成為“有福之人”。如果相對於44歲的任正非還年輕的你,你的企業關門了,你失敗了,請不要灰心。總結經驗教訓,從頭再來。失敗、挫折,本就是成功的必經階段。
受過挫折後的創業,讓人更加務實,反而更容易摸到企業經營的門道。實實在在的行為,甚於空洞而不切實際的理想。做一個負責任的男人,一個能蔭妻庇子的男人,這就是44歲時激勵任正非從挫折中走出來的奮鬥目標。
當華為成為幾十億元的大公司時,任正非在《華為基本法》中列入“華為人應樹立的價值觀”的,不是“愛祖國、愛人民”這種崇高的口號,而是“熱愛家庭、為了追求家庭幸福而努力”這種普通人平實的追求。這裡麵包含了許多切實的感觸。這就是經歷了風雨的人的思維方式。
資金不是創業者面臨的最大問題
44歲的任正非在1987年年底和5個志同道合的中年人合夥,6個人平分股份,共計萬元,在南油新村亂草堆中的一個居民樓裡成立了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那時租寫字樓一個月至少好幾千塊錢,而居民樓則最多三四百元。創業初期的艱難清苦可見一斑。
成功後的華為在龍崗坂田修築了可與國外著名企業相媲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