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走去。到過禪院的僧人,和尚叫他吃茶去,沒到過禪院的僧人,和尚也叫他吃茶去,就是禪院主,和尚還叫他吃茶去。同樣是吃茶去,領受這杯茶的心念不一,悟性不同,茶中滋味自然也就不一樣,且不可與旁人道也。這也許就叫做領悟,領了茶,自己再去悟。
那麼何副局長書了歸宗志芝庵禪師這四句話,壓在辦公桌臺板下面,也定然自有深意。至於這深意到底是什麼,那就看各人怎麼領悟了。
回到家裡,飯菜已經上桌,肖自然問起怎麼這個時候才進屋,孟不覺順便說了說何副局長臺板下的四句話,還有喬老頭關於趙州和尚的故事。肖自然笑道:“我看純粹閒詩一首,何副局長坐在辦公室裡,誰都不上門,無聊之際寫幾句話玩玩,也值得你這麼神經兮兮?”
第126節:閒人(23)
孟不覺不吱聲,只顧低頭吃飯。
飯後,肖自然想起一事,說:“星期天是鄭大姐的生日,她本來不打算請客,我好說歹說,才勉強同意我去給她做生,也就我們兩家,沒有外人,隨便說說話。”
肖自然如此用心,孟不覺當然沒得說的。何況這麼難得的與領導打成一片的絕好機會,並不是誰想攤就攤得到自己頭上的。
十
星期天早上,夫妻倆將兒子送到市書畫院舉辦的培訓班上,然後打個不薄的紅包,直奔政府大院。
周副市長已是周代市長,春節後的全市人代會上即將成為正式市長。吳副秘書長也因此水漲船高,被扶正做了秘書長。秘書長比副秘書長自然更加繁忙,但吳秘書長看重夫人生日,特意推掉應酬,在家陪夫人。沒有別的客人,只有孟不覺一家,說起話來方便。
很快到了中午時分,保姆端菜上桌,兩家人圍坐過來,舉了杯子,祝賀鄭大姐生日快樂!酒是紅葡萄酒,度數並不高,卻因多喝了幾杯,吳秘書長面色酡然,興意盎然,話也多起來。不經意間就說到孟不覺局裡的人事,吳秘書長說:“這段時間,我的手機總是響個不停,好多都是你的同事打來的,說是要來向我請示工作,都被我擋了回去。”孟不覺故意說:“我們那可是政府組成局,政府組成局裡的幹部來向政府的秘書長請示工作,這不是名正言順麼?”吳秘書長說:“什麼名正言順,我還不知道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
鄭大姐這時插話道:“不覺你不知道,那次老吳在你們局裡認了你這個親戚後,你們局裡的人天天打電話找老吳,老吳怕他們纏著認親戚,親戚多了不好開展工作,所以一概不予接洽,才省了好多麻煩。”
說得兩家人都笑起來。吳秘書長笑道:“做官需要智慧。不僅要少給人家惹麻煩,還要少給自己惹麻煩,這就是做官的最大智慧。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為老百姓多做些實事,不然成天陷在人際關係裡面,必將一事無成。”
這倒是挺有道理的,孟不覺心裡佩服著吳秘書長,嘴上免不了要說些表揚領導的話。
也是酒逢知己,說話投機,又順便討好了夫人,吳秘書長今天心情格外舒暢,說話也就少了城府,忽然問了個孟不覺意想不到的問題。
吳秘書長說:“不覺,你不帶任何成見地說句公道話,你們局裡的李副局長和何副局長兩位,誰更適合做局長?”
這個問題倒是孟不覺從沒考慮過的。作為局裡的中層幹部,像誰適合做局長這樣的重大問題,孟不覺怎麼會去考慮呢?就是考慮也是白考慮了,畢竟誰做局長是上面說了算,並不是局裡的中層幹部說了算。何況由誰做局長,從來就沒存在過適合與不適合之說,只有做得上與做不上的區別,做得上局長就適合做局長,做不上局長就不適合做局長。讓你做局長,當然是因為你適合做局長,你做了你就適合了;不讓你做局長,當然是因為你不適合做局長,如果你適合,還不早讓你做局長了?讓你做了局長,你竟然不適合,不僅你自己不肯承認,組織上恐怕也堅決不同意。想想看,你本人不承認不適合,組織上不同意你不適合,你當然就是適合,而且適合得不得了。這聽上去有些像是繞口令,卻是大實話,機關里人人心裡有譜,誰也哄不了誰。
誰做局長,無所謂適合不適合,那麼吳秘書長怎麼會對孟不覺問起這樣的問題來呢?都快一年了,李副局長雖然不是局長,卻一直主持著局裡工作,屬於事實上的局長,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不適合做這個局長。既然李副局長適合做這個局長,吳秘書長卻還要質疑他與何副局長誰適合做局長,這是不是夠荒誕的?如果這話出自普通百姓和普通幹部之口,也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