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部分(第3/4 頁)
成員國大會中提供一席位,義大利也堅持要求為其在北非地區剛剛扶持建立起來的幾個擁有獨立行政權的海外領地提供席位。
對於德國與義大利的要求,帝國並沒有反對,只是針鋒相對的提出,如果要滿足德國與義大利的要求,就得把帝國的海外領地,以及海外屬地都算進去。
這下,德意二國主動做出了讓步。
畢竟,帝國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擁有數十處海外領地與海外屬地,如果這些地區都以獨立成員的形式加入了全體成員國大會,那麼新成立的國際機構中,有一半以上的成員都在帝國的控制之中。如此一來,新的國際機構就將成為帝國的“外閣”。
最終,同盟國集團就成員身份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
即,只有擁有獨立政權的國家才有資格成為正式成員,而任何國家的海外領地,海外屬地,乃至擁有獨立行政權,卻不具備獨立外交權與軍事權的聯邦主體成員都不能成為正式成員,但是可以以觀察員的身份參於討論國際事務。
談到最後,所有問題再次與帝國的重建援助掛鉤。
因為所有成員國都需要是獨立國家,所以帝國只承諾向獨立國家提供戰後重建援助,而不向非主權地區提供援助。
可以說,這是引爆戰後獨立風潮的關鍵原因。
按照當時的協議,像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乃至被肢解的二個俄羅斯,因為都不是獨立國家,所以都不能從帝國獲得戰略援助。
戰後,這些地區都先後脫離其宗主國,宣佈獨立。
也正是如此,俄羅斯民主共和國在德國與義大利的暗中支援之下,與戰後的第二年就宣佈獨立。隨即,帝國與土耳其也達成協議,在合併了佔領區之後,組建了俄羅斯聯邦共和國。
當然,誰也沒有想到,這最終也瓦解了帝國的殖民體系。
蕭鼎昆最初確定這項政策的時候,認為帝國可以繞過相關協議,幫助海外領地進行戰後的重建與經濟建設工作,從而確保帝國海外領地繼續由帝國控制。實際上,戰後帝國確實向海外領地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幫助其發展經濟。可是,隨著獨立風潮迅速刮遍全世界,獨立思想迅速蔓延,到戰後二十年左右,帝國的海外領地就紛紛宣佈脫離帝國,獨立成為主權國家。
也正是如此,使帝國在戰後陷入了長期的地區戰爭之中。
為了鎮壓海外領地的獨立活動,帝國在戰後並沒有真正獲得和平,而是不斷的應付著各個地區的獨立活動。在堅持了十多年之後,帝國終於不得不放棄傳統思想,轉而承認獨立國家的地位。
結果,蕭鼎昆在戰後建立的新世界體系,僅僅維持了不到三十年,就因為世界各地的獨立風暴而土崩瓦解。以德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也藉助這波獨立風潮,迅速向外擴張,並且發展壯大,並且再次具備了與帝國抗衡的實力。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蕭鼎昆在這個問題上做得有點過火,最終玩火獨立,使帝國失去了大量海外領地。但是不得不承認,獨立的浪潮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的,而且放棄海外領地,也相當於甩掉了一個非常大的包袱,並且為帝國的戰略轉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從當時蕭鼎昆採取的很多相關措施來看,甚至可以認為,蕭鼎昆早就預見到了戰後的獨立風潮,並且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不可能阻止海外領地選擇獨立。因此,他在做出了極端決策的同時,利用其他手段,比如透過戰略援助,讓帝國金元成為了世界唯一的貿易結算貨幣,取代了黃金的地位,確定了金融霸主的寶座。另外,透過戰後的產業調整,以及強大的科技實力,使帝國佔據了世界產業鏈條的頂端,並且在貿易全球化之後,透過高科技確保了帝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
這些,都無一例外的讓帝國以新的方式鞏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相對於丟掉一些海外領地而言,帝國的收穫明顯大得多,也重要得多。
可以說,僅僅為帝國奪取金融霸權打下基礎這一點,就足以使蕭鼎昆進入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領袖行列,因此在其去世之後,為他在帝國首都的首輔官邸對面建立紀念堂,一點都不過分!
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四十二章 … 對外新政
除了前面的二種手段之外,為了維護世界和平,還必須強調第三種手段。
毫無疑問,所謂的第三種手段,就是在戰敗國駐軍,防止戰敗國在戰後死灰復燃,再次成為世界大戰的策動國。當然,“駐軍”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或者說是單一的問題,而是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