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部分(第2/4 頁)
西班牙民眾眼裡更加具有親和力。
由此可見,當時蕭鼎昆確實非常大膽的嘗試了一些新的對外政策。
在處理美國的問題上,蕭鼎昆吸取了這些經驗,並且力排眾議,決定保持美國的獨立性與完整性,只是在很多具體政策上更加強硬一點而已。
比如,美國必須修改憲法,並且在新憲法中明確放棄國家的交戰權。
又比如,對美國的行政區劃進行調整,確保在一半以上的聯邦主體中讓少數族裔佔據多數,從而在根本上改變美國各族群在政權中的發言權。
當然,在美國保有駐軍,既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戰後,帝國與美國民選政府簽訂了一份非常重要的雙邊協議,即《明美共同安全條約》。在該條約中,美國將不得建立正規軍,只組建一支用於維持國內穩定的非正式軍事力量,即後來的國民警衛隊。另外,國民警衛隊又地方州政府控制,而不由聯邦政府控制。最重要的是,美國將其本土的一百二十五處軍事基地無限期的轉讓給帝國,並且承認了帝國在美國駐軍的合法性。當然,帝國也承諾為美國提供安全保護,在美國本土受到侵犯的時候,帝國有義務出兵作戰。
透過針對這幾個國家的戰後政策就能看出,蕭鼎昆在處理戰後問題的時候,不但手段靈活,且非常務實,一改以往那種以面子、民族情緒為主導的手段,以更長遠的目光,以及更現實的價值述求為目的,採取了非常手段。
不得不再次承認,蕭鼎昆確實是一位非常具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
設想,如果當時帝國為了一時痛快,或者為了眼前的那點利益,用極端手段對待戰敗國,恐怕二十年之後,世界將再次遭受戰爭之苦。即便帝國有能力,或者說能夠打贏下一場世界大戰,帝國也將再次付出慘烈的代價,而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帝國百姓。
後來,蕭鼎昆在其回憶錄中就明確提到,在處理戰後問題的時候,他首先考慮的是世界和平,而不是帝國的利益。可他同時又提到,只有在確保世界和平的前提之下,才能夠確保帝國的根本利益。
由此可見,蕭鼎昆確實是一位值得所有人敬仰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學習的領袖!
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四十三章 … 戰後重建
在蕭鼎昆所推行的戰後新政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對所有國家提供戰後重建援助。
相對而言,這項政策在帝國國內受到的反對也最為強烈。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帝國經歷了七年的戰爭,國內環境已經非常惡劣,應該集中力量解決國內問題,將所獲得的戰爭利益轉變為實際好處,並且幫助國內經濟復甦,而不是向其他國家,甚至是曾經的敵對國提供重建援助。
據陳錦寬的回憶錄,當時帝國內部曾經有人想推翻蕭鼎昆的內閣政府。
雖然沒有任何相關的證據,但是根據後來陸續解密的一些資料來看,當時帝國陸軍與帝國海軍中的一股反對力量就曾經計劃發動軍事政變,讓蕭鼎昆下臺。只是,該計劃最終因為陳錦寬與肖萬青,以及掌握著軍權的主要將領的反對而沒有變成實際行動。
由此可見,當時國內對蕭鼎昆援助戰敗國的反對情緒有多高。
當然,從帝國這幾百年來的歷史中,也不難找到相關的原因。
歷史上,帝國從每一次獲得勝利的戰爭中都獲得了巨大的好處,甚至因為戰勝後獲得的利益,而發動對外戰爭。比如,當年在歐洲地區推行殖民統治,就讓帝國商品充斥了整個歐洲市場,從而為帝國的資本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巔峰時期,全世界八成以上的黃金與白銀都在帝國的金庫之中!
更重要的是,戰爭的最積極推動者就是帝國的商人。
這次,蕭鼎昆不但不設法從戰敗國撈取好處,反而要用原本應該用來支援國內建設的資金去幫助戰敗國,確實讓人很難接受。
只是,當時有一批同樣有著長遠目光的商人站在了蕭鼎昆那邊。
這批商人,就是帝國在大戰之後出現的最著名的那十個金融家族地創始人,或者是奠基者(其中好幾個家族都是從傳統的商業家族轉變而來的)。
當蕭鼎昆提出在戰後向其他國家提供重建援助的時候,這批商人就看到了巨大的利益。
不說別的,重建援助,援助的是什麼?肯定不可能是物資,畢竟運送物資非常麻煩,且需要得到援助地國家,都要在戰後重建自己的工業體系,要確保其工廠能夠正常運轉,就不能僅僅從帝國購買物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