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但是,如果沒有這張圖,沒有清楚的思路,解題的時候走錯了方向,那麼不要說兩分鐘,兩個小時,甚至兩天也未必能把題目做對。我們不應該因為解題困難而抱怨自己腦子天生太笨——本來你要炸的樹在夏威夷,你卻把原子彈扔到了北冰洋,怎麼能抱怨原子彈威力太小了呢?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步成為學習高手
首先,我們歸納一下前面總結的從一無所知到解題能手的三個步驟:
簡單學習(掌握知識點)→系統學習(建立體系)→理清思路(解題)
我們總結這三步的過程,都是用理科的題目來舉例,現在我們換個角度,用文科的學習來看一看這三個步驟的效果。
學文科的道理其實和理科一樣。我自己在高中就是學文科的,這三步在文科中同樣管用。比如說政治裡面的哲學原理,很多人覺得枯燥無味,記憶起來也很痛苦,如果把中學的所有政治知識加起來,簡直就是天量的記憶負擔,簡直無法克服。還有歷史地理,似乎都是一些純粹的死記硬背的功夫。以至於有人說:理科主要靠理解,文科基本靠背,說得我們這些文科生好像都成了只會死背書的呆子。實際並不是這樣。我到各地講課的時候,常常給同學們舉例說:
“高中哲學其實東西很少,講了半天只講了一句話,你真把這一句話搞清楚了,學習起來就簡單得很: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只要我們認識和掌握了規律,就可以利用規律來改造世界了!”
……現在,不論你是幾年級,或者是教師或家長,都請把自己假設成為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哲學一無所知,從0開始學習,最終要在高考場上實現解題,拿下高分,需要哪幾個步驟呢?
第一步,是簡單學習。我們要透過簡單的理解、記憶、練習把各個知識點學一遍;
第二步,系統學習。透過歸納、總結、整理,把眾多知識點聯絡起來,在我們大腦裡面建立了這樣一幅完整的體系圖:
這幅圖反映了辯證唯物論的全貌,我們在回憶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就變得思路很清楚了:
第一層次: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只要我們認識和掌握了規律,就可以利用規律來改造世界;
第二層次:世界是物質的,分為兩部分:世界為什麼是物質的,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第三層次:世界為什麼是物質的?從三個方面論證: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的意識也是物質的。
然後,我們再來梳理“物質是運動的”這個二級關鍵詞下面的層次和知識點。
……
如此反覆,我們甚至可以輕鬆地做到閉著眼睛就把整個辯證唯物論完整地複述一遍,要知道,這可是厚厚的一大本書的內容。如果沒有系統的梳理,要把這麼多知識點一個一個硬生生地背下來,談何容易!
透過簡單學習和系統學習,我們還需要第三步:用第一章講的正確的思維模式來解題。
現在,我們的學習過程已經結束,進入了2002年的高考考場:
2002年的全國高考,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以前是七月高考,2002年起改在6月了),但天氣還是非常炎熱,窗外知了叫得正歡,考場裡卻一片死寂。講臺上坐著表情嚴肅的監考老師,兩隻眼睛像探照燈一樣掃來掃去,嚴防任何人作弊。所有的人都在埋頭做題,你自己也被這種緊張的氣氛壓抑得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只看見試卷上赫然印著這樣一道題: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感嘆到:“餘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歷史上,洞庭湖的面積曾廣達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來,由於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洞庭湖區大規模圍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積,造成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
近些年,該地區逐步退耕還湖,尤其是1998年以來,政府投資70億元,進行綜合治理,洞庭湖面積擴大了1/5,湖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除傳統養殖業外,還發展養殖業,加工業等,湖區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問: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麼哲學啟示?(12分)
這道12分的大題你應該怎麼做?
有人一看,哇,哲學啟示!哇,12分!趕緊把自己所記得的全部哲學啟示都弄上去,答了足足1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