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透過自己畫體系圖,不僅僅有助於梳理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鍛鍊。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就會養成先抓住事情的核心,然後一級一級往下思考,縱攬全域性、富有條理。就像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博士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所說的“善於學習的人大多有總結歸納的習慣。想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就要學會把看似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前通用公司CEO傑克·韋爾奇在他的自傳中也說:“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當我需要闡明自己思想的時候,我就喜歡在紙上畫一些圖來。”這樣一種習慣,不僅在學習上,將來我們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不論是從政、從商、創業、做學問,都將大有裨益。
所以,透過畫體系圖的方式來養成體系化思維的習慣,將對我們的一生都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去做。
畫完圖之後,還必須進行復習和考核?
重新看一遍自己畫的體系圖和整理的筆記、練習,然後將所有節點蓋住,只看中心點,回憶一下二級節點包括哪些,回憶起來以後,再想每個二級節點下面又包括哪些三級節點。以此類推,直到複習完所有節點。如此反覆,直到閉上眼睛,能夠在腦海中清晰地浮現整個體系圖為止。
以上4點,是我們每天都需要做的,將每天學到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到了週末,又需要將本週內每天畫的體系圖串起來,共同組成一張更大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圖,重新進行復習和考核。
如此反覆,每天、每週、每月堅持不懈地做下來,時間不需要太長,最多一個學期,一定可以實現學習成績的飛躍。
透過前面章節的學習,我們明白了思維導圖,是提高我們思維能力的有效工具。但是,僅僅有較高的智商並不一定就能取得學習的成功。我在我的前一本書《學習改變命運》中曾經對此有過分析:一個人要想在高考中考高分,單純死讀書是不行的。高分的背後,除了知識基礎紮實外,還隱藏著以下這些才能:
(1)專心致志,能排除干擾專心學習
(2)持之以恆
(3)有較高的自制力
(4)能夠為了一個目標付出精力和汗水
(5)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能夠理解眾多知識點並把握其內在聯絡
(6)能夠有效利用自己的時間
(7)在面對考驗的時候能夠保持心態平穩
這只是一般的總結,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對這些想法做了更進一步的思考,一個優秀的學習者應該在三個方面全面發展:思維智商、心理智商和社會智商。思維智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智商,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一個人的智商水平。心理智商則包括我們的心理控制能力,包括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也就是常說的“情商”,也包括自制力、面對挫折的心態等等。社會智商是指一個人處理與周圍社會環境的能力包括人際關係、時間安排等。良好的心理智商和社會智商,可以讓思維導圖的作用得到最大的發揮,也可以讓我們的個人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學習者。思維智商、心理智商和社會智商,正是我們學習的“鐵三角”,當你在把三個方面都做好了以後,學習也就成了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了。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會談到如果培養自己的心理智商和社會智商。
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成敗
由於中高考的格式非常規範,一個考區的考生全都用一樣的試卷,最後用總分數來精確的量化。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特有的長處和短處,考試的時候有狀態的好壞,這些都是不可能用一個總分來精確衡量的,中間一定會有紕漏。
比如說,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文科是610,那麼如果你只考了609,就不能被錄取。顯然,考了609分的人和考了610分的人之間,在綜合水平上其實沒有什麼差距,很難說誰就比誰優秀,誰就比誰更應該上北大。但如果不依靠分數“一刀切”也不行,因為你說既然609和610差別不大,那麼我也該進北大。如果真讓你進了,考608的也會說我和考609的也差別不大,我也該進;考607的也會說我跟考608的差別不大……如此類推,最後就是所有科目都考0分的也該進北大,這就十分荒謬了。所以,依靠分數“一刀切”,是為了保證高考的公平和效率的無奈之舉,其結果就是隻能說高於610的人的平均學習能力比低於61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