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繼續借款資助,很可能就會變成打狗的肉包子。,還有一個致命的原因,就是八佰伴與銀行的關係破裂。
日本駐港記者權並臣之助在1997年11月份刊文指出:“和田一夫本人很不喜歡和銀行打交道,他相信憑八佰伴的實力發行債券,可直接從市場獲得資本。他不與銀行家們應酬,日本銀行一再強調說,八佰伴投資發展不透明。4年前,由於八佰伴激進的投資策略,日本銀行警告八佰伴,可是八佰伴指責銀行干預內政,使八佰伴與銀行之間本來不信任的關係更加深刻。在整個八佰伴集團的背後,竟然沒有一間主體銀行(Mainbank)支撐!這使得八佰伴在現代商業經營中如履薄冰。與日本金融機構關係不善,在海外發展亦不適應外國銀行運作。”
八佰伴國際集團總部遷來香港,得到香港滙豐銀行大班浦偉士的鼎力支援。這實際上獲得一張世界十大銀行之一滙豐銀行簽發的LC(銀行信用狀),很容易獲得世界金融城市香港銀團的融資貸款。但和田一夫卻覺得香港的外國銀行“態度生硬”,貸與不貸都是“板著面孔”,不像日本銀行,即使要將你拒之門外,也會笑容可掬、點頭哈腰。
自稱是“國際公民”的和田一夫覺得不堪忍受,不但國內的融資任務由三弟和田光正全盤攬下,海外銀行的貸款事宜,也基本交給身負日本八佰伴總裁重任的和田光正擔當。
在要不要對身染病疾的八佰伴集團繼續輸血的問題上,外國銀行與日本銀行一樣的慎重與無情。
下面,我們看導致日本八佰伴破產的最直接的原因。
1992年,八佰伴在國內的幾家主要關連銀行,登出八佰伴的銀行帳戶。這是八佰伴與銀行關係破裂的最明顯的表現。而另一些關連銀行本身也是債權銀行,無法登出帳戶,但不再貸款。
日本八佰伴早在1992年之前,轉向了債券市場,發行無抵押可換股債券。和田一夫十分看好這條融資渠道,故而不怕亦不惜與銀行破裂。
可換股債券,是一種較新的債券品種,只適宜上市公司發行。上市公司透過證券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即借款;投資者購買債券,債券是留以兌現的憑證。因這種特殊債券的持有人到期可行使兌換公司股票之權利,一般利率較低。債券到期,如果該只股票升值,投資者大都要股票,而不要現金;反之,投資者則寧可兌回本、息現金。
企業發行債券,都是衡量了日後的經營情況和償還能力而進行的。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發行可換股債券,雖有低息之利,卻有攤薄股權的風險。日本的上市公司無此之虞,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東都是法人股東(主要是金融機構),經營者不會因為股份過少而喪失經營權。八佰伴借債不厭其多,從1990—1994年間,多次發行鉅額無抵押可換股債券。
那麼,八佰伴債券的持有人,到期會換取該公司的股票嗎?
市道不利於八佰伴,日本股市連續多年也未走出谷底,為戰後最大最長的熊市。如前文所說,1989底年東京日經指數平均股價最高達460美元;1992年6月跌破200美元;1995年7月,全年最低為170美元;1997年稍有回升,7月最低183美元。
1990年日本八佰伴全年平均股價為2580日元(按1美元兌14o日元計,每股約折18美元);1996年12月聖誕節前跌至363日元(按1:120的兌率,每股約折3美元),跌幅達86%,股價懸殊6倍!
每一單位債券所兌換的股數,都是發行時所規定的:加上日本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率極低。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當然要現金,而不要行將貶為廢紙的八佰伴股票。
為挽回投資者的信心,遏制股價下跌的趨勢,同時也為了減輕港澳方面的債務負擔,1997年元月,日本八佰伴竭盡全力,斥資4。5億港元收購澳門購物中心5成的權益。可惜的是並沒出現股價反彈的奇蹟。
然而,一批債券借款行將到期,和田家族不得不再一次剜肉補瘡,於2月份,將靜岡縣的16家優質超市,出售給八佰伴的死對頭大榮集團,套現331億日元(以1:0。068兌率計,約折22。sl億港元),大榮輕而易舉實現了在靜岡建立網路的計劃。八佰伴國內的分店數減為42間,這其中有好些間是老虧損戶或虧損大戶。
財經記者野村次郎說:“金融界一些觀察家認為,八佰伴公司接二連三地出售,顯示財政狀況窘迫,……到八佰伴(債務)償還期接近,資金週轉不靈,日本八佰伴急忙出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