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窮,我也對失敗和挫折表示憤怒。我的人生目的,是要透過大家的力量,為大家爭取財富和戰勝挫折共同努力。就憑這些堅定信心,我把一間水果店,發展為一家國際大企業。
80年代末,八佰伴的“海外版圖”是這樣的:新加坡分店4間;美國洛杉磯4間、紐約1間;哥斯大黎加1間;馬來西亞4間;汶萊1間;智利1間;臺灣2間;香港3間。和田一夫的環太平洋戰略初具規模,海外分店總數21間。
別人越老越保守、越穩重,和田一夫已屆花甲之年,老當益壯,他無論觀念、信心、規劃、行動,都要來個大蛻變。對現有的業績,和田一夫在數目上嫌其少,在經營上嫌其單一,在規模上更嫌其不大。
香港已作為八佰伴全球業務的總部。東南亞還有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新加坡,和田一夫覺得應該很好地發揮這個城市的輻射優勢。
八佰伴在新加坡本身有4間分店,在附近的馬來西亞、汶萊,擁有5間分店,泰國分店馬上開業,還計劃在印尼開店。如果非鮮活貨品統一進貨,再批發給各間分店,經營成本勢必進一步降低。而這些地區商品不夠豐富,常依賴新加坡的市場。
和田一夫冒出設立新加坡國際批發中心的設想。他說:這是具有“90年代挑戰意義”的構想。
他積極向新加坡推介他的構想,獲得該國政府批准。批發商場佔地16。5萬平方米,土地租賃權為60年,新加坡政府為這個專案投資了10%的資金。八佰伴集團擁有這個大型批發商場的88萬平方英尺的樓面。除自用外,其餘出租給來自各國的批發商及直銷廠商。
批發商場裡國際批發商雲集。比如玻璃杯,一家大店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品種供消費者選擇。新開店單購齊這些杯子,就得采購部透過搜尋資訊、電話電傳聯絡,甚至乘飛機飛遍半個地球。現在很可能足不出戶,就在批發商場裡解決。
新加坡國際批發中心於1991年12月正式開幕。
八佰伴在該國的業務,一躍為該國外資百貨集團之冠。
八佰伴在臺灣的業務,得益於財神爺邱永漢的招手。
1986年,已在臺灣擁有幾十家公司的邱永漢對和田一夫反問道:“不打算到臺灣搞一番事業嗎?”
財神開了尊口,等於保險公司出具了保單。和田一夫省去了市場調查這一環,開始尋找鋪位。1988年,八佰伴臺灣第1號店在臺中市開業,營業面積為1萬平方米。
1991年,邱永漢提供一條資訊,桃園市正在建設一座包括商場的綜合商用大廈,整個商場的樓面積達8萬平方米。和田一夫成為業主的第一位承租人,不是承租一兩個單位,而是把商場中心部分的鋪面全部租下,面積約4萬平方米。
八佰伴創下一個臺灣之最,最大的百貨超級市場。
桃園分店地理位置處於新城區,為了在百貨店林立的臺北嶄露頭角,吸引更多的顧客,和田一夫請來號稱世界第一的購物中心設計家、加拿大人塞德拉先生進行設計。
在臺灣,和田一夫還與邱永漢合作妙麗公司在臺灣的皮鞋、手袋連鎖店。
邱永漢有個理論,他說:“有人認為現在的地公樓價很貴,沒有以前的便宜,說10年前的地價是多麼的低。其實,10年前買地的人,會說,現在的地太貴,沒有以前的便宜。所以,只要手頭有餘資,儘可能買下現在認為很貴的地,因為到10年後,他自己便會說:哇!我10年前買的地是多麼的便宜呀!”
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邱永漢拉和田一夫合作,於1991年成立一家公司,合資在臺北買地,擬建一座面積為4。5萬平方米的綜合性商城,中心建築為商場和酒店。商場將作為八佰伴在臺灣的第3號分店,酒店由合資公司管理,其餘部分出租。
據1994年12月臺灣《經濟日報》說:“日本百貨業主和田一夫,與財神邱氏合作臺灣業務的最大好處是,讓財神做上了土地神,和田一夫開店,邱氏就提前在超級市場的四周買地,店旺不一定旺財,但店旺必定是旺地。”
大馬、印尼、泰國是繼亞洲四小龍之後的經濟發展區,起步較四小龍遲10年,到80年代中期,它們的經濟成就廣泛地引起世界的注視。
1985年,和田一夫積極打入馬來西亞市場,兩年後大馬第1號店開張。到1991年7月,大馬第5號店在哥打京那答魯開張。此時,八佰伴已成為大馬第二大百貨集團。
大馬的最大百貨集團為華人所控。在大馬,華人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