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瞬懷桑�
說著說著,項讓自失的一笑,“神仙之事,特殊而沒有辦法解釋的東西太多,這個,卻是不必深究。反正,又不是一件壞事……”
聽了項讓的話,張昭蹙眉想了會兒,忽曬然一笑,項讓說的是正理,神仙之事不可解的太多,而再怎麼著,張涵都是他的寶貝孫子……確是不必深究。
“公禮,此事非同小可,還要你多費心了。”
項讓也不再說笑,偶爾笑鬧一下,可以調節氣氛,密切關係,談到正事,則是他拿出本事的時候了。輕撫著天書,項讓邊思量,邊緩緩說道:
“天書奇妙莫測,乃是上天保佑張氏。可見張氏大興,此乃天意。不過,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天書事關重大,如果處置不善,只怕反而會招來禍患。
尤其是這水車一項,可以為荒地提供水源,使之變為良田,荒地畝價不過百錢,良田畝價高達數千錢,僅此一項,就價值連城。
我看那圖形類似水排,恐怕不易保密,還要細細謀劃一番,放方能從中獲益。
至於明月珠,無論如何也不能出自於張家之手,那可就是塌天大禍了。
……”
張昭狠狠地點了點頭,這話說的切實——那水車倒也罷了,大不了在牟取暴利以後,再託人獻到朝中,也就是了,事情辦的好,還可以得個封賞。但那明月珠,可就一定要保守秘密了。
玻璃僅為一個配方,張涵惟恐其不受重視,在命名時便想起了著名的“明月珠”。
明月珠就是隨侯珠。相傳六百年前(耶元前400年),隨侯有一天乘船出獵,滿載而歸時突然遇到風浪。臨危之際,船頭出現了一條大蛇,口含明珠感謝隨侯數年前的救命之恩。大蛇送給隨侯的這顆明珠光彩奪目,又被稱為“明月珠”。
《淮南子》中把隨侯珠與和氏璧相提並論,上載:“譬如隨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貴,失之者貧”。
如果有人知道張家能造明月珠的話,張昭打了個冷戰,張家的下場……他不敢想,不願想,不用想,也不必想。
他不由看了一眼項讓,恰巧項讓也在看他,兩人一時間都覺得,手裡拿的不是天書,而是火碳,那火碳還燒的熾熱通紅。
“這事一定得保密!”
兩人異口同聲,聲音裡帶出了殺氣。
PS:今日第三更,十二點還有一更。
看好了,白竹豬的釘耙可預備好了,奉勸諸位老老實實把票交出來(^O^)
第十三章 筆跡'下'
“父親,不知叫我來有什麼事?”
張何行禮後,輕聲詢問道。從小到大,張昭嚴父的形象深深銘記在他心裡,雖然已經有兩三年沒捱打了,但在父親的面前,他仍然小心翼翼,遠不如張涵放的開。
“這事,你與別人說過沒?”張昭面容平靜,溫和的問。
瞥了眼放在張昭跟前的箱子,張何低聲回答,“沒。前天我睡在王氏房裡,小涵找來,說了此事,昨天一早,就前來秉告父親,並沒有與別人說起過。”
想了下,他繼續說道,“小涵來說此事時,劉文標守在外面,不過他守在遠處,應不知此事,只知道這麼個箱子而已。”
張昭面色不變,眼中精光一閃,這樣的話問題不大,“那好,你以後也不要與別人說。記住!你這趟回家,什麼事都沒發生,以後,你也不要打聽這事。”
“是,我知道了。”
張何明白父親的意思,反正他為官在外,也幫不上忙,乾脆就不讓他知道了,以免他說走了嘴。
交代好兒子,張何才與張王氏說話。對這個兒媳婦,他非常滿意,持家有道,孝敬公婆,說話也就溫和多了。
“王氏,我最近得了一部農書,看來頗有些兒道理。你悄悄找人試一試,規模不必大,人手不要多,但一定得可靠,不能叫外人知道了。免得到時候萬一不成,反而被別人看了笑話。”
“是,媳婦知道了。”老太爺定了口徑,今後就都得按這個說,張王氏心如明鏡,恭恭敬敬的應了一聲。
“農書我再看看,過兩天就拿給你。”
“是。”
“那去做事吧!”
把兒子夫婦打發走,卻把孫子單獨留了下來,張昭也不急著說話,還是笑眯眯的上下打量著張涵。
張昭見了長孫,總是笑眯眯的,這是張涵最常見到的表情,但是,他今天卻突然覺得身上涼颼颼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