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1/4 頁)
��志醯米約旱母猩擻行┠��涿盍恕�
轉過身來,諸葛亮朗聲笑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有什麼可說的?”
諸葛亮可不是說行事不擇手段。老子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慈,他對待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而趙夏、嚴訪和羅剛觀點不同,不過是從各自的角度出發而已。
趙夏微微搖頭:
“小亮這話可不對了,凡事也還是有仁與不仁?”
諸葛亮不由笑出了聲:
“是啊,既然如此,你們還有什麼可爭辯的?”
嚴方歡呼了一聲:
“怎麼樣?小亮支援我吧?”
諸葛亮倒未必是贊同張涵的行事,以他觀來,張涵的不軌之心歷歷在目。但張涵所作所為,的確令百姓得了好處,其行仁政是無可置疑的。當然,在諸葛亮看來,張涵若非運氣極好,那便是神仙點化了。尤其是鍊金術,極為關鍵。若沒有鍊金術,張涵想行仁政,也肯定不能如此削減賦稅、免除徭役。換句話說,百姓們的生活也就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這麼大的改善。
趙夏無言以對,再不喜歡張涵的人,也不能否認,張涵是在行仁政。也許張涵在枝節上,不是很符合儒家的思想,但就整體而言,張涵行的必是仁政無疑。從某種意義上說,張涵是站在道義的至高點上。
羅剛見狀,岔開了話題:
“小亮,你剛剛在想什麼?想的那麼入神?”
“也沒什麼……”
諸葛亮嘀咕了句,他蜷起雙腿,膝蓋抵在胸前,雙手抱膝,一幅若有所思的模樣。
“什麼?”諸葛亮的聲音太低,羅剛沒有聽清楚。
事情也沒什麼不可以說的,諸葛亮搖搖頭,朗聲說道:
“也沒什麼,我是在想畢業後的去向……”
“不會吧!”嚴方很誇張的比劃了一下,“畢業還要好久呢?”
“也沒多久了,今年都是第三年了,以小亮的水平,明年就可以申請畢業,即使想多待,最多也就待到後年……”
因為是公費的學舍,所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年限,都會有所限制。當然,也可以跟隨張逸繼續學習下去,那就要轉入私學,繳納學費了。
“畢業後嘛……”
聽趙夏這麼一說,嚴方也不知道說什麼好。畢業似乎還很遙遠,可細細想來,卻也是近在眼前,就是一二年間的事了。他的家境最不好,如若不是張涵普及教育,以嚴家的條件,他根本就沒有機會讀書識字。也許張涵做的不算什麼大仁大義,但他能讀書,能吃飽飯,能在過年的時候穿身新衣服,全都是託了張車騎的福。是以,嚴方對張涵極為感激,進而發展成了崇拜,從來沒有說過張涵一個字不好。在嚴方看來,張涵就不會有做錯的時候。
當然,由於嚴方的家境不好,他要繼續求學,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就很多了。摸摸鼻子,嚴方陷入了冥思苦想。
去不其學習,自然是極好的出路。但在不其學習的人數以萬計,能否畢業姑且不說,即便畢業了,也多半隻是一個小吏,前途未卜。父母親年紀大了,他是家中的長子,總要儘量減輕家中的負擔……
“小亮,你還考慮什麼?難道你不去不其讀書嗎?”
羅剛很是詫異,在不其大學畢業是不容易,可也應該難不住諸葛亮。不其有天下最多的書籍,有許多名士大儒傳道授業解惑,也有無數的志同道合計程車子在此求學。可以說,不其甚至超過了太學,成為天下學術的中心所在。去不其,是諸葛亮理所應當的選擇,羅剛也曾聽他說過此事。
“嗯,我原來是想去不其的。可是,聽說在臨淄新成立了一處學鄉,由張涵的老師岑晊擔任祭酒,也擁有無數的書籍……”
諸葛亮自視極高,常以管仲、樂毅自比,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自我激勵。如若沒有張涵這個例子在前,諸葛亮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不其。但張涵太耀眼了,張涵的老師又建立了一座學鄉,親自授課,諸葛亮就動心了。
新學鄉與醫園不遠,也在臨淄城南,名為牛山學鄉。建立新學鄉,張涵的考量很多。鄭玄拒絕在不其增加科目,新學鄉的成立便勢在必行了。而且,鄭玄在張涵車騎將軍府以下的影響力太大,士子們十有八九都在不其學鄉學習過。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將來,鄭氏將成為獨一無二的新一代經學世家。這對統治甚為不利。從下一代起,鄭成恩是不能繼承鄭玄,繼續擔任祭酒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