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留在宮中,封他做大官,他堅決推辭。不久他告別回山。皇上就賜給他寶琴和花披肩,派人送他。很多公卿都作詩送他。有一個叫徐彥伯的常侍,選擇了其中三十首最好的,結成一個集子,還為詩集寫了序言,命名為《白雲記》。當時有一個叫盧藏用的人,他早年隱居在終南山,後來登上朝廷,身居顯要職位。他見司馬承禎要回天台山,就用手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這終南山裡就有不少佳處,何必非迴天台山不可呢?“司馬承禎不慌不忙地說:”依我所見,終南山是當官的捷徑而已。“盧藏用有羞慚的表情。唐玄宗坐了天下,也深深愛好道術,多次徵召,把司馬承禎召到京城,留在殿內,對他很有禮貌,十分尊敬他,向他請教延壽度世的事。司馬承禎講得很隱晦,沒有直說。唐玄宗秘密地記錄,又秘密地收藏,所以世人無法得知他們談話的內容。從此,唐玄宗治理國家四十多年,雖然有安祿山侵犯潼關,皇帝避難去到蜀地,但是他終究回京繼續做太上皇。回來之後又過了七年才死去。他的死實在是因為天數,難道不是道力幫他延長的嗎?當初,唐玄宗登封太嶽回來,問司馬承禎:”五嶽是什麼神主宰的?“司馬承禎說:”嶽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雲雨,能潛藏各種神仙,國中有聲望的人管理它。雖然是山林之神,但是也有仙官主管。“皇帝於是詔令在五嶽山頂上修建仙官廟。這種仙官廟。是從司馬承禎開始的。另外,有一位蜀地的女真人謝自然,她乘船過海,要到蓬萊去求師。船被風颳,來到一座山前,見到一位道人,指點她說:”天台山的司馬承禎,名在丹臺,身居赤城,他是真正的良師。“蓬萊離弱水三十萬裡,不是坐船可去的,不是飛天的神仙是無法到達的。謝自然就回去求司馬承禎,受到超度,於是後來她得道成仙,飛昇而去。司馬承禎久居深山,勤苦修行,活到一百多歲,面色像兒童那樣紅潤,步履像年輕人那樣輕捷,好像三十多歲的人。一天早晨,他告訴弟子們說:”我自從居住玉霄峰,向東望蓬萊,常常有真正的神靈降下來。現在我受到東海青童君、東華君的召請,必須離開人間。“不一會兒他就嚥氣了,像蟬蛻那樣分解消散了,弟子們只好埋葬了他的衣服帽子。
尹 君
唐故尚書李公詵(詵字原缺。據明抄本補),鎮北門時。有道士尹君者,隱晉山,不食粟,常餌柏葉,雖發盡白,而容狀若童子,往往獨遊城市。裡中有老父年八十餘者,顧謂人曰:“吾孩提時,嘗見李翁言,李翁吾外祖也。”且曰:“我年七歲,已識尹君矣;迨今七十餘年,而尹君容狀如舊,得非神仙乎。吾且老,自度能幾何為人間人;汝方壯,當志尹君之容狀。”自是及今,七十餘歲矣,而尹君曾無老色,豈非以千百歲為瞬息耶。北門從事馮翊嚴公綬,好奇者,慕尹之得道,每旬休,即驅駕而詣焉。其後嚴公自軍(軍下原有為字,據明抄本刪)司馬為北門帥,遂迎尹君至府庭,館於公署,終日與同席,常有異香自肌中發,公益重之。公有女弟學浮圖氏,嘗曰:“佛氏與黃老固殊致。”且怒其兄與道士遊。後一日,密以堇斟致湯中,命尹君飲之。尹君即飲,驚而起曰:“吾其死乎!”俄吐出一物甚堅,有異香發其中。公命剖而視之,真麝臍也。自是尹君貌衰齒墮,其夕卒於館中。嚴公既知女弟之所為也,怒且甚,即命部將治其喪。後二日,葬尹君於汾水西二十里。明年秋,有照聖觀道士朱太虛,因投龍至晉山,忽遇尹君在山中,太虛驚而問曰:“師何為至此耶?”
尹君笑曰:“吾去歲在北門,有人以堇斟飲我者,我故示之以死,然則堇斟安能敗吾真耶!”言訖,忽亡所見。太虛竊異其事,及歸,具白嚴公。曰:“吾聞仙人不死,脫有死者,乃尸解也;不然何變異之如是耶。”將命發其墓以驗之,然慮惑於人,遂止其事。(出《宣室志》)
唐朝時,前任尚書李公詵鎮守北門時,有一位叫尹君的道士在晉山隱居,他不吃糧食,常吃柏樹葉。雖然他的頭髮全白了,但是他的臉色和兒童一樣。他常常單獨到城中游逛。鄉里中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漢,對周圍人們說:“我小時候,曾聽李老漢說過。李老漢是我的外祖父。他說:‘我七歲那年,就認識尹君。到現在七十多年了,而尹君的模樣和過去一樣,他大概是神仙吧?我要老了,自己估計能在人世上再活幾年呢?你正年輕,應當記住尹君的容顏。’從那時到現在,又七十多年了,而尹君竟沒有衰老的表現,難道是把千百歲當作瞬息嗎?”北門的從事馮詡嚴公綬是好奇的人,他敬慕尹君是得道的人,常常在休假日驅車到尹君那裡去拜訪。後來,嚴公綬從軍司馬升為北門帥,就把尹君接到府中,住在公署,整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