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 頁)
”法朗就詳細地說給她聽。女人們互相看了看,笑著說:“他的話很有道理。”又問:“佛教的宗旨如何?”法朗就給她們講解《金剛經》。她們聽了再三再四稱讚叫好。法朗就問她們:“這個地方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女人說:“我們本來是秦時人,隨著蒙恬修築長城。蒙恬多使用婦女,我們忍受不了那樣的折磨,就逃避到這裡。當初吃草根,得以不死。來到這裡也不知道年歲,也沒有再到人間。”於是她們就把法朗留下,用草根養活他。草根澀,根本不能吃。法朗在這裡住了四十多天,就暫時告辭出去,到人間去尋找糧食。等到他到了代州,準備好糧食再去時,卻迷失了道路,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兒了。
何二孃
廣州有何二孃者,以織鞋子為業,年二十,與母居。素不修仙術,忽謂母曰:“住此悶,意欲行遊。”後一日便飛去,上羅浮山寺。山僧問其來由,答雲:“願事和尚。”自爾恆留居止。初不飲食,每為寺眾採山果充齋,亦不知其所取。羅浮山北是循州,去南海四百里。循州山寺有楊梅樹,大數十圍。何氏每採其實,及齋而返。後循州山寺僧至羅浮山,說雲:“某月日有仙女來採楊梅。”驗之,果是何氏所採之日也。由此遠近知其得仙。後乃不復居寺,或旬月則一來耳。唐開元中,敕令黃門使往廣州,求何氏,得之,與使俱入京。中途,黃門使悅其色,意欲挑之而未言。忽雲:“中使有如此心,不可留矣。”言畢,踴身而去,不知所之。其後絕跡不至人間矣。(出《廣異記》)
廣州有個叫做何二孃的姑娘,以做鞋子為業,年紀二十歲,與她母親一起居住。她一向不修仙術,有一天,忽然對她母親說:“住在這裡心裡悶得慌,我心想出行雲遊。”後來有一天她就飛走了,上了羅浮山的僧寺。山上的和尚問她來這裡的緣由,她回答說:“我願意侍奉和尚。”從這以後,她就長期留在這裡居住。開始不吃不喝,經常給寺裡的眾僧採摘山果充作齋飯,和尚們也不知她是從哪裡弄來的。羅浮山的北面是循州,離南海四百里。循州的山寺中有楊梅樹,有幾十人合抱那麼粗大,何氏經常採摘它的果實,到吃齋時就返回了。
後來,循州山寺裡的和尚到了羅浮山,對這裡的人說,某月某日有個仙女來寺裡採摘楊梅。
羅浮山寺裡的和尚驗證這件事,那天果然是何氏採摘楊梅的日子。由於這個原因,遠近的人都知道何氏得道成仙了。何氏後來就不再住在寺裡,有時或十天或一月來一次而已。唐朝開元年間,唐玄宗詔派黃門使前往廣州尋找何氏,把她找到了,她與使者一起進京。半路上,黃門使喜歡她的姿色,心裡想要挑逗她而沒有說出來。何二孃忽然說:“中使有如此邪心,我不可逗留了。”說完,她就騰躍而去,不知到哪裡去了。其後她的蹤跡再也沒有來到人間了。
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
玉女 邊洞玄 崔書生 驪山姥 黃觀福
玉 女
唐開元中,華山雲臺觀有婢玉女,年四十五,大疾,遍身潰爛臭穢。觀中人懼其汙染,即共送于山澗幽僻之處。玉女痛楚呻吟。忽有道士過前,遙擲青草三四株,其草如菜,謂之曰:“勉食此,不久當愈。”玉女即茹之。自是疾漸痊,不旬日復舊。初忘飲食,惟恣遊覽,但意中飄搖,不喜人間,及觀之前後左右亦不願過。此觀中人謂其消散久矣,亦無復有訪之者。玉女周旋山中,酌泉水、食木實而已。後於巖下。忽逢前,道士謂曰:“汝疾即瘥,不用更在人間。雲臺觀西二里有石池,汝可日至辰時,投以小石,當有水芝一本自出,汝可掇之而食,久久當自有益。”玉女即依其教,自後筋骸輕健,翱翔自若,雖屢為觀中之人逢見,亦不知為玉女耳。如此數十年,髮長六七尺,體生綠毛,面如白花。往往山中人過之,則叩頭遙禮而已。大曆中,有書生班行達者,性氣粗疏,誹毀釋、道,為學於觀西序。
而玉女日日往來石池,因以為常。行達伺候窺覘,又熟見投石採芝,時節有準。於一日,稍先至池上,及其玉女投小石、水芝果出,行達乃搴取。玉女遠在山岩,或棲樹杪,即在採去,則呼嘆而還。明日,行達復如此。積旬之外,玉女稍稍與行達爭先,步武相接。歘然遽捉其發,而玉女騰去不得,因以勇力挈其膚體,仍加逼迫。玉女號呼求救,誓死不從,而氣力困憊,終為行達所辱。扃之一室,翌日行達就觀,乃見皤然一媼,尪瘵異常,起止殊艱,視聽甚昧。行達驚異,遽召觀中人,細話其事,即共伺問玉女,玉女備述始終。觀中人固有聞知其故者,計其年蓋百有餘矣。眾哀之,因共放去,不經月而歿。(出《集異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