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狄�瀉喜ⅰ"佟《雜誑滴だ此擔�繞鶓艿矯考乙�薪饈透呤⒌牟莆褡純雋己茫�蛑竿�ü�ǖ勒餳伊煜熱�唐撇��窠鋇募欽呃唇饈駝餳�碌惱婕偎閌欠淺H菀椎牧恕K�匾淶潰骸拔頤刻焱砩隙幾�頤竊諗υ嫉腃FO—鮑勃·弗里曼打電話審查所有銀行家的來電。那是我一生中最漫長的一週。”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為何BP險些成為乾井(7)
埃裡克·多布金接到報社記者的電話:“您知道這個電話很敏感,所以這個電話是以個人名義打的。我從可靠的渠道獲知高盛在BP專案上損失巨大,現在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能請您證實一下這是否屬實?”
多布金回答道:“我3個小時前剛剛才和紐約那邊透過電話。可能有些糟糕的事情我還不知道。但是,我非常懷疑。我們在BP股票上的確有很大的損失—7 000多萬美元。但是BP並不是我們唯一的持倉。我們最大的持倉根本就不在股市上,而在債市。我們是主要的做市商,債券的價格正在大幅上漲。高盛過去幾天在債券上的收益大大超過在BP股票上的損失。”
多布金知道他開啟了一個缺口並且知道應該怎麼用:“現在該是你回答我的問題了。你從哪裡聽到這個謠言的?誰說高盛出事了?”後來,打電話的人被證實是萬人迷貴族西蒙·加莫依爾,他後來成為子爵,又成為伯爵,是倫敦的領先券商唯高達證券有限公司(Scrimgeour Vickers)②的領軍人物,他後來又成為華寶的CEO。多布金去見那個比他高很多的貴族,並給他讓其記憶深刻的警告:“別再這麼幹了。”他們都知道金融城的格局發生了變化。
高盛的合夥人比爾·蘭德里思給他在科威特投資局的朋友打電話說:“英國石油前景看好。在發行前一週定的價就非常吸引人,而現在股市下挫後價格更吸引人了。現在有很好的‘買方流動性’,以一定價格大量收購一家大型公司的股票變得容易多了。”
科威特投資局決定購買高盛手上的大量股票並且在公開市場上持續購入。BP的主席彼得·沃爾特在10月下旬發出警告說:“不受歡迎的買方能夠以低價購入大量BP股份。”11月18日,科威特投資辦公室公告其已經買入BP10%的股份並且正在持續購進。到年底,科威特投資局持有BP18%的股份,1988年3月,透過高盛和其他機構的安排,科威特投資局透過大宗交易持有了BP約22%的股份。
儘管科威特投資局遵循嚴格的商業執行規則,它畢竟是由科威特投資機構擁有,而後者對科威特政府的戰略和政治利益負責。儘管BP的直接競爭對手是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 Corporation),但由於科威特投資局擁有大量BP股份,因此其要求獲得BP的董事會席位—現在的戴姆勒–賓士也對BP提出這項要求。當科威特投資局的持股比例達到22%時,瑪格麗特·撒切爾和勞森將此事提交壟斷和併購委員會審查。科威特投資局被迫停止買入,並公告其將減少持倉至15%以及主動將其投票許可權制在15%。不過壟斷併購委員會並不滿意,它於1988年9月要求科威特投資局持倉不得超過10%並限定科威特投資局應該在1年內完成減持,1年的期限後來被延長至3年。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科威特投資局在BP的剩餘持股價值持續增長,至20世紀90年代,價值已經翻了3番,而券商們意識到有利可圖的交易機會,因此一直與科威特投資局保持聯絡。不過,科威特人選擇透過施羅德公司開展工作。1997年5月14日,下午快到5點的時候,施羅德公司分別給高盛、所羅門兄弟和UBS打電話,它們在幾周前都知道有大交易要來了。施羅德公司給他們一個小時時間為這個有史以來最大的集中交易進行競價。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為何BP險些成為乾井(8)
高盛已經準備好了。1996年4月,之前沒有歐洲股票交易經驗的加里·威廉姆斯搬到倫敦,負責歐洲的股權交易業務。在他上任的第一週,企業融資業務部的一個資深合夥人從客戶處得到科威特投資局可能要進行BP股份交易的訊息。歐洲股票業務的聯合主管威廉姆斯和維特·波特給在紐約的戴維·塞芬打了電話。戴維·塞芬建議他們透過對整個50億美元的頭寸進行投標來作出值得紀念的有力的建議。
會議時間確定後,戴維·塞芬、帕特·沃德、威廉姆斯和波特與科威特投資局會面並提出了高盛的競價:按照當前科威特投資局所持BP市值50億美元,下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