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6??????? 掌握稍縱即逝的購買衝動
多數行銷在銷售高價位商品時,面對殺價型客戶出價的本能反應就是——
“不賣!”
理由不外兩種:
①??? 價錢太低。
②??? 只要買主喜歡就會加價。
看起來似乎很道理?
事實上,這都只是一廂情願的如意算盤,我們如能深入一層思考,就可瞭解,有時買主出價不過是一時衝動而已,根本連自己也搞不清楚這價錢是高是低。你嫌他價低不賣,等他回家一算,預算根本不夠時,說不定他又覺得價高了。
基本上,買方會出價,多半是對產品有些意思,但這或許是暫時性的,一旦讓他空手出了大門,你能保證沒有更好,價錢更低的商品可供比較、選擇嗎?既如此,他會不會再回頭都是個問題,遑論加價!
上面的問題都是假設性的,沒人能肯定出了門的客人是否還會再回頭而且還加價買你的產品。既如此,何必以未知搏已知呢?既然客人出價在底價之上,你若不當場拍板成交,很可能已經犯了大錯。與其數鳥在林,倒不如一鳥在手,豈不更實際嗎?
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盎司房子交給中介公司,合約註明委託期30天,底價275萬,中介公司開價287萬,經過大筆廣告促銷;雖有幾個人來看戶,由於總價高,卻沒有人肯出價。
一直捱了20余天,眼看著委託期快滿了,總算出現一位準買主,經過一番參觀、盤算後,出價“250萬”。
開價287萬,底價275萬,這老兄下手可真狠,一砍就是37萬!
熬了這麼久,眼看委託期限快到了,促銷費也快血本無歸了。好不容易才來了這麼個買主,哪能輕易地讓你給佔了便宜!
價錢出得這麼低,非讓你加價不可!
在這種心理背景下,行銷本能的反應就是:
“不賣!”
??
這位行銷恰好是筆者部門裡的同仁。當我看到這份行銷報告時,立刻把這位老兄找來,提醒他注意下面幾點:
①買主出價被拒絕,除非他實在找不到更好、更便宜的同類產品;否則,沒人有把握他會再回頭。
②買主“空手”離回來去,久等不回,這時候,再打電話請他回來,唯一的成交可能只有再降價了。
③??? 就算買主再回頭,但有可能自動大幅加價並按開盤價287萬成交嗎?
④即使買方有意願,但從經驗來看,多半隻會加個1萬、2萬左右。再多加價的機會就不大了,問題是:即使如此,誰又有多大把握?
⑤放走了這個可能的買主,在僅餘的幾天內以及大環境又這麼差的情況下,能保證還會有新買主出現嗎?
⑥對方開價雖在“底價”(屋主委託價)之下,但通常的情況是:說服屋主比買主容易多了,因為屋主的資訊是明的,但買主的資訊則經常是暗的,為什麼不選知彼的仗打,偏選不知彼呢?
⑦只有高明的中間人才能秉持著居間任務,讓買賣雙方“有進有退”地達成共識,將生意完成,回收佣金。
同仁聽了,頻頻點頭稱是。然而,3天后,我所擔心卻不忍說出口的事終於發生了,這個買主果然以237萬的價格買了附近同一規格的房子,機會就這樣的稍縱而逝了!
近十萬售屋佣金就這麼飛了,如果當它是學費的話,也未免太貴了,問題是又有多少人在這麼高昂的學費裡學到教訓呢?
買東西,有時候完全是一股衝動!百這股衝動的持續性通常都不會太長,如能及時掌握購買衝動的最高點,或許可在相對高價上成交,達到行銷藝術的最高境界。
出奇篇(七)
7??????? 最低多少錢能賣?
每個行業的行銷者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最低多少錢能賣?”
新進行銷人員一聽到這句話,往往會方寸大亂,經驗平平的贊是未必能確實掌握分寸,因時因地因利制宜而錯失良機,而資深行銷則又覺得這種問題太簡單了!
其實,面對這樣的問題,最好抱持著平常心。因為,買方這種動作,通常只是試探性質的隨口問問,不見得一定要買。但經驗不足的行銷一碰到客戶問這問題,就以為買賣快成了,答話就特別仔細,結果自動降了價,而買方還是無動於衷。自己白忙一場 不說,一旦碰到真正的買主,你一降價,他會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