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膽大膽小都算合理;只有鬼鬼祟祟地寫在小本子上塞給不認識的人看,最說不通。 “其實根本不是###字句,是‘一貫道’的一句說詞,那人是‘一貫道’的一個傳道者,我記得。”爸爸說。 “你怎麼知道‘一貫道’的說詞?” “媽你忘了,我們住在塘沽路時,隔壁不是有一個‘一貫道’的道場嗎?我和小哥去玩過,聽來的。” “那你照實說呀!”祖母說。 “‘一貫道’也算反動道會門,說不清楚了。”爸爸非常沮喪。 祖母回到本題,問:“照阿堅的說法,他也看到那個人寫###字句了,那他為什麼不扭送?” 爸爸說:“他揭發了我,就成了革命群眾,自己當然沒事了。而且,我是黨員。” “什麼?你是黨員?你什麼時候參加國民黨的?我怎麼不知道?” 祖母顯然是大大吃驚了。她不知道自己不問政治的兒子,還有一個可怕的政治身份。 “不是國民黨員,是共產黨員。”爸爸解釋道,“這次運動,專整共產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你沒當什麼權呀。”祖母說。 “所以他們只說我是混進黨內的。”爸爸說。 “那你是什麼時候混進去的?”祖母問。 “全家搬到上海以後。那時我工作很努力,就被他們‘發展’進去了。”爸爸說。 “是不是你做那套卡其布制服的時候?”祖母問。 爸爸想了想,說:“差不多那時候。但做那套制服可不是因為入黨,是為了做人民陪審員,坐在法院裡像樣一點。” 對那套制服大家都還有點印象。爸爸穿上的頭一天,經過西康路、北京路口的一家商店門口,就被頭頂修屋工程隊的油漆澆著了。油漆為深棕色,澆在深藍色的卡其布上倒也不太顯眼。當時沒有專業洗衣店,爸爸聽從別人的建議用酒精擦過一遍,油漆沒擦掉,反把邊上的深藍色擦得泛白了。因此,這套制服肩上一直扛著一小片近似臺灣島形狀的棕色漆漬。 “阿堅為什麼要害你?”祖母最不能理解的是這個問題。 “倒也不是故意害我。運動來了,靠搶先揭發圖個安全。”爸爸永遠從最善良的角度來看人看事。 他不知道,一旦列為批判物件,他真正的噩運就開始了。 他,連同著他的老母妻兒,將長時間地成為苦風淒雨中的一個箭垛,任人發射。 當事情越來越大的時候,有次祖母問他:“把你批判成這樣,是哪個上級的意思?” 爸爸說:“我太小,沒有哪個上級會注意我,再說現在他們也自身難保。” 祖母問:“那是誰的意思?” 爸爸說:“好像是朋友們的意思。”  '返回目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戴黑邊眼鏡的青年(2)
爸爸漸漸感覺到,他不應該再與七十多歲的祖母討論這些問題了,甚至,連素來不關心政治的我媽媽,也不必硬拖在裡邊。想來想去,能討論的是他的大兒子,我。 那天,他叫表妹到上海戲劇學院來找我,要我當天晚上回家,他有事要與我談。 當時要在學院找到我可不容易,像全國所有的高等院校一樣,它早已亂成一團。我在總務科外面的走道上聽到後面有熟悉的聲音叫“哥哥”,回頭一看是表妹,有點吃驚。不知她已經問了多少人。 亂局是由北京的學生開啟的。先是兩個高幹子弟,一男一女,好像是北京航空學院的學生,站在我們學院的水泥球場上發表演說,主要是描述北京的革命形勢,口氣極大,好像昨天剛剛列席完政治局會議似的,鬧得我們學院的學生目瞪口呆,發覺自己居然如此閉塞和無知。第二撥演說者來自北京大學,當時北京大學已被公認為文化大革命的策源地,一個叫做聶元梓的北大教師到上海文化廣場作報告,跟來了一批學生,分頭橫掃上海高校。他們在我們學院演講的口氣要比上一次北航的學生平穩得多,但越是平穩越見氣魄,似乎天下早在囊中,只需他們一步步花時間打理了。 這兩個報告刺激了我們學院一些同學,開始造反。以舞臺美術系為主,佔據了學院的一棟灰色樓房,命名為“革命摟”,貼大字報要推翻學院的現任領導,批鬥一切“有問題”的老師,不惜採取“革命行動”。這時所謂的“革命行動”,主要是指抄家、打人、關押。這本來都是上級檔案規定不允許的,但各校之間的摹仿和傳染比檔案更加有效。 我所在的戲劇文學系三年級整個班級都與造反派徹底對立,被造反派們稱為“對抗文化大革命的反動堡壘”,而我則是這個反動堡壘的代表者。 我與班內的同學們決定與外校聯絡,去尋找不贊成造反的夥伴。經顧澤民、曹畏同學的引見,找到了復旦大學中文系一個叫喬林的同學,他正在中文系組織一個會議反對造反;經李嬰寧、惠小硯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