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二十二日,劉志堅一行離滬飛往濟南,向正在濟南的林彪作了彙報,並送上一份《彙報提綱》。林彪聽了彙報,表示滿意,說道:“這個材料搞得不錯,是個重要成果,這次座談會在江青同志主持下,方向對頭,路線正確,回去後要迅速傳達,好好學習,認真貫徹。”
林彪如此說,劉志堅以為這下子可以“交差”了。
這樣,二十三日上午,劉志堅心情輕鬆,跟其餘五人一起乘飛機由濟南迴北京,“打道回衙”了。
飛機剛剛在北京機場著陸,劉志堅才走下飛機,機場工作人員就通知他:上海來了長途電話,等他去接!
劉志堅在戰爭中受過傷,腿腳不靈便,此刻仍加快步子走過去。一聽電話,是江青的秘書從上海打來的,給劉志堅澆了一盆冷水:“江青同志看了你們整理的材料,認為根本不行,歪曲了她的本意。沒有能夠反映她的意思,給她闖了大禍!現在不要傳達,不要下發!”
江青的秘書還說,江青已把此事報告了主席,主席要陳伯達、張春橋、姚文元參加修改。另外,請劉志堅立即派人去上海,一起參加修改。
這一突然變化,使劉志堅等感到意外。他馬上給肖華掛了電話。當天下午,劉志堅一行向肖華作了彙報。肖華決定派陳亞丁去上海,因為每次談話的回憶筆記是他整理的,由他去比較合適。
肖華關照:“江青要怎麼改,你就怎麼改。有什麼問題,回來再說。”
這樣,陳亞丁在北京只逗留了一夜,第二天就匆匆再飛上海——一個月內,第三次飛往上海。
陳伯達、張春橋參加改《紀要》
陳亞丁飛抵上海,見到了江青,才知道內中的原委:那份《彙報提綱》太簡單、太粗糙了,要重新整理,寫出一份《江青同志召集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
兩位“大秀才”——陳伯達和張春橋,參加了修改工作。陳伯達也只是“客串”,一起看過幾回電影。張春橋算是參加較多的一個,但也沒有出席全過程。由這兩位“大秀才”參加修改,說穿了,也就是把江青那些瑣瑣碎碎、嘮嘮叨叨的話,上升為“理論”。
陳伯達不愧為“理論家”,談了兩點很有“水平”的意見:
第一,“十七年文藝黑線專政的問題(注:十七年指一九四九年到當時的一九六六年),這很重要,但只是這樣提,沒頭沒尾。要講清楚這條文藝黑線的來源。它是三十年代上海地下黨執行王明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繼續(注:王明三十年代在上海所實行的是”左“傾機會主義,在抗日戰爭時期轉為右傾機會主義,此處,不知為什麼”理論家“把王明說成右傾機會主義)。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才能更好地認清解放後十七年的文藝黑線,這條黑線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了。”
第二,“要講一段文藝方面的成績。江青同志親自領導的戲劇革命,搞出了像《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芭蕾舞《紅色娘子軍》、交響音樂《沙家浜》等,這些,真正是我們無產階級的東西。這些都要寫一下。這樣,破什麼立什麼就清楚了。”
對於陳伯達的指點,江青歡欣鼓舞:“伯達的意思很好,幫助我們提高了,擊中了要害,很厲害。”
兩位“大秀才”為江青捉刀,前前後後改了八稿,內容從最初的三幹多宇增至一萬字。
江青把《紀要》送毛澤東審閱。毛澤東頗為重視,親自作了十一處改動。內中最為重要的改動是在原文“我們一定要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堅決進行一場文化戰線上的社會主義大革命,徹底搞掉這條黑線”一句之後,毛澤東加了一句:
“搞掉這條黑線之後,還會有將來的黑線,還得再鬥爭。”
三月十日,劉志堅按照江青的通知,再度和陳亞丁飛來上海。江青給劉志堅看了毛澤東對《紀要》的修改。於是,江青、陳伯達、張春橋、劉志堅、陳亞丁一起,又對《紀要》進行修改。
三月十四日、十七日,毛澤東又兩次修改《紀要》。毛澤東在十七日寫了批示:“此件看了兩遍,覺得可以了。”
既然毛澤東“覺得可以了”,《紀要》也就可以定稿了。這時,標題上加了“林彪同志委託”六字,變成了《林彪同志委託江青同志召集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前面所加六字,極為重要,使江青變成“出師有名”、“名正言順”,是受“林彪同志委託”而“召集”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同時也提高了江青的身價,提高了這個“一人談”的“座談會”的地位。
既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