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差不多”有時會差很遠,無論是相差0。1mm還是0。1s,都是毫釐之差,天壤之別!競技場上,冠軍與亞軍的區別,有時小到肉眼無法判斷。比如短跑,第一名與第二名有時可能相差0。01s;又比如賽馬,第一匹馬與第二匹馬相差僅半個馬鼻子,差幾厘米而已。但是,冠軍與亞軍所獲得的榮譽與財富卻相差天壤之別,全世界的目光只會聚集在第一名身上。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品質總是可以允許存在一個AQL值(可接受質量水平),AQL值意味著我們做任何事總是有個偏差。假如每一道工序可允許0。1%的不合格率,那麼一個流程(假設由100個工序組成)結束後產品的合格率只有37%。這就是我們的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的故事。如果我們的工作每天可以允許1個偏差,那麼一個龐大的公司能經得起多少個1%的偏差?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問題就是這個差不多真的就是差不多嗎?其實差不多意味著差很多。
。▲虹▲QIAO書吧▲
第44節: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較真(4)
凡事最怕“認真”二字,當你講“差不多”時,請你考慮一下,你可以更進一步,不用講“差不多”的。如果一直“差不多”,最後就會差很多!
徹底告別“差不多先生”
也許在生活中,“差不多先生”對樣樣事情都看得破、想得開、不計較,能算做是一個“老好人”。不過在職場上,“差不多”的心態卻是必須杜絕的,因為每個員工都是團隊的一分子,如果每個人都是“差不多”,不僅會導致組織難以獲得利潤,甚至還會因不慎造成重大事故。
有一家企業引進了德國裝置,德國工程師在裝置安裝除錯驗收時,發現有一個螺絲歪了,但是它的緊固度沒有問題。我們的工程師卻認為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絲的緊固度不可能都一絲不差,差不多就行了。德國工程師卻堅持說:“不,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絲歪了,是因為在擰這個螺絲的時候,沒有按規範標準進行操作”。後來的調查發現了是我們安裝工人的問題。按照技術操作標準要求,上這些大螺絲需要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個人固定扳手,另一個人擰螺絲。可是我們的操作卻是一個人上螺絲,另一個人休息。
不少人面對工作總是將“差不多、過得去、慢慢來”掛在嘴邊,在這種意識的作用下,工作自然會出一些漏子,而當問題出現後,又總是給自己找藉口:“不就是螺絲擰歪了嗎,又影響不了大局!”“不就是報表裡錯了一個數字麼,下次注意點就行了。”“不就是檔案頁碼裝訂錯了麼,下不為例就是了。”如此等等。
這種“差不多”心態要不得!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這個誤區當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多問自己幾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嗎?差的那一點會給自己、給公司、給顧客帶來什麼害處?”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徹底告別“差不多先生”,真正杜絕“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的工作失誤。
※BOOK。※蟲 工 木 橋 虹※橋書※吧※
第45節:工作被動,算盤珠子撥一下動一下(1)
11。工作被動,算盤珠子撥一下動一下
在企業和組織裡,不乏這樣的員工:他們常常認為只要準時上班,按點下班,不遲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領工資了。他們工作被動,主動性差,像“算盤珠子”似的,撥一下動一下,不撥不動,做事時沒有用腦思考,從來都不會主動地去找一些事情做,眼睛裡面看不到工作,看不到事情,有時甚至上級或者領導交代的工作都是應付敷衍。
擁有這種打工心態的人,通常是消極被動地等待工作,而不是主動出擊。
在工作當中,不要被動等待,我們需要的是全面檢視自己的工作,看看被動工作是不是已經限制了自己的成長。
工作自覺主動
在現代職場裡,有兩種人永遠無法取得成功,一種人是隻做老闆交代的事情,另一種人是做不好老闆交代的事情。這兩種人都是老闆首先要炒“魷魚”的人,或者是在卑微的工作崗位上耗盡終生的精力而毫無成就的人。
比爾·蓋茨曾說:“一個好員工,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去做事,積極主動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這樣的員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觸發他的主觀能動性。”
微軟副總裁李開復也說過相似的話:“不要再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地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麼,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