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恩達爾(F William Engdahl)在其《百年戰爭:英美石油政治和新世界大戰》(A Century of
War: Anglo American oil politics and the New World War) 一書中詳細講述了1973
年在瑞典召開的彼爾德伯格會議上發生的一段鮮為人知的辛秘。在布雷頓體系崩潰之後的最
初幾年裡,美元的地位在世界範圍內陷入了空前的危機。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的信譽和價
值如斷了線的風箏一般,在世界金融風暴之中隨風而逝。當時的國際銀行家還遠未做好世界
貨幣的準備工作,思想和理念也極度混亂,1969年“隆重”推出的世界貨幣“特別提款權”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根本無人問津。眼看局面即將失控,國際銀行家們在1973年的彼爾
德伯格會議上緊急磋商,試圖遏制當時世界金融的危局,重新挽救美元的信心。美國的金融
。onefx/bbs
戰略家沃特。雷維(Walter Levy)提出了一個大膽而驚人的計劃,放手讓世界石油價格暴漲4
00%,並規劃如何從中牟取暴利。
大石油公司和大財團的84名成員參加了是次會議。恩達爾得出的結論是:
這些權貴聚集在彼爾德伯格目的是使權力平衡重新向有利於美國金融利益和美元的方向發
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決定利用他們最珍視的武器-全球石油供應的控制權。彼爾德
伯格俱樂部的政策就是引發全球石油禁運,迫使全球油價激增。從1945 年起,按照國際慣例,
世界石油以美元定價,原因是美國石油公司控制著戰後石油市場。因此,全球油價突然上漲
意味著世界對美元(用以購買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應激增,從而穩定美元貨幣的價值。'6。23'
基辛格用“源源不斷的石油美元流入”來形容油價飆升的結果。
6。 三邊委員會
“我們的國家能夠擁有偉大的民主制度,我們也能夠創造大量的財富並使它們積聚在極少數
人手中,但是我們不可能兩者同時擁有。”
路易斯。布蘭德斯,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顯然是三邊委員會的核心人物,也是戴維。洛克菲勒的
智囊。在他的建議下,洛克菲勒決心將“將世界上最優秀的大腦整合起來解決未來的問題”。
該想法在1972年初被首次提出,並在1972年的彼爾德伯格年會上,被“集體”廣泛討
論並接受下來。
布熱津斯基在1970年出版了著名的《兩個時代之間》(Between Two Ages), 呼籲建立一
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和世界政府,該書被認為是三邊委員會的“聖經”。洛克菲勒基金會與福
特基金會理所當然地“慷慨解囊”,從財務上大力支援三邊委員會的運作。
委員會的主要成員均是北美、西歐和日本的一些大銀行家、大企業家和著名的政界人物,紐
約、巴黎、東京分別設了三個總部,由這三個地區各出一人擔任主席。紐約總部的主席理所
當然是戴維·洛克菲勒先生。布熱津斯基便成為這個總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執行主任。
布熱津斯基曾向戴維·洛克菲勒力薦時任佐治亞州州長的卡特加入三邊委員會,卡特在戴維
洛克菲勒親自提名下,被破格吸納進三邊委員會。這是他五年後能跨上白宮的臺階所邁出的
至關重要的一大步,也是他和布熱津斯基成為莫逆之交的基礎和開端。
。onefx/bbs
年青時代的克林頓在恩師奎格雷的指點之下,一直努力向三邊委員會和外交協會等組織積極
靠攏,最終實現了他的總統夢。
三邊委員會與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一樣都是美國外交協會的外圍機構,最機密和最重要的決策
只是在倫敦和華爾街極少數人的圈子裡敲定下來。三邊委員會和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起到的是
“統一思想”、“協調步伐”的作用。
三邊委員會最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