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年,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克林頓又出現在當年在德國召開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年會上
'6。20',要知道美國有眾多的大州州長削尖腦門兒想要參加這個“超級精英聚會”,果然僅1
年之後,名不見經傳的偏遠的阿肯色州州長克林頓竟然擊敗了英名赫赫的老布什而當選總統,
難怪克林頓對恩師的教誨念念不忘。
2。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Bilderberg Group)
“如果那些年我們就向公眾開放,我們就不可能為世界制定發展計劃。不過,世界越來越復
雜,並準備向世界政府邁進。由知識精英和世界銀行家組成的超國家主權實體肯定好過過去
數世紀實踐的國家自決。” '6。21'
戴維·洛
克菲勒1991 年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名字取自荷蘭一家旅館,由荷蘭的伯恩哈德親王(Prince Bernhard)於
1954 年一手創立。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美國外交協會的“國際版”,由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家、
政治家、商業領袖、媒體巨擎和著名學者所組成。他們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由羅斯切爾德和
洛克菲勒逐一撿選出來的,這些人很多同時又是美國外交協會、朝聖協會(Pilgrims
。onefx/bbs
Society)、圓桌協會(Round Table)、和三邊委員會的成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包括歐盟
在內的幾乎所有歐洲聯合機構的策源地,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世界政府。'6。22'
該組織最大的特點就是“神秘”。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總部設在荷蘭西部的萊頓市(Leiden),甚至還有電話號碼。但沒有網站。
少數獨立偵探,如英國的東尼·戈斯林(Tony Gosling)或美國的詹姆斯·塔克(James Tucker)
要費盡心機才能獲得有關彼爾德伯格會議位址和議程的訊息;塔克跟蹤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長
達30 年。塔克出版了一本關於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書。歷史學家皮埃爾·維勒馬雷斯特
(Pierre de Villemarest)和記者威廉·沃爾福(William Wolf)已經聯合出版了《拒不讓
公眾瞭解的事實和紀事》(Facts and Chronicles Denied to the Public),其中卷1 和卷
2 講述了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秘密發展史。比利時社會學家吉尤因斯(Geoffrey Geuens)所
著的一本書有一章也是專門講述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
歐洲委員會(European mission)前副主席、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成員達維格農(Etienne
Davignon)堅持說“這不是資本家操縱世界的陰謀”。法國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加入彼爾德伯
格俱樂部長達近30 年的蒂埃裡·蒙布利亞爾(Thierry de Montbrial)說這只不過是個“俱
樂部”而已。例如,彼爾德伯格2002 年會議的正式新聞稿說,“俱樂部的唯一活動是舉行年
會。會上不提出任何決議,也不進行投票,不發表任何政策宣告。”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只是
一個“靈活、非正式的小型國際論壇。與會者在論壇上可以發表各種不同的觀點,增進彼此
瞭解。”
英國經濟學家威爾·赫頓(Will Hutton)說,每屆彼爾德伯格會議達成的一致意見是“制定
世界政策的前奏”,他的這個說法相當接近事實。彼爾德伯格會議上做出的決定稍後會成為8
國峰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既定方針。
媒體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面前總是溫順得像沈默的羔羊。2005 年,《金融時報》以典型的手
法搶先報道,對沸沸揚揚的陰謀論淡化處理。■■■■■事實上,任何質疑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
俱樂部的人都會被嘲笑成陰謀論者。英國議員或美國決策者等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成員說它
“只不過是一個討論問題的地方”,一個人人都可以“自由發表意見”的論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