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傳
開了,一家國際著名公司以高薪聘請他“坐冷板凳”,條件就是不要發表該書,這算是一種“合
法”的賄賂。當2004 年,作者頂著風險和壓力出版該書後,幾乎一夜之間,該書就成為美國
最暢銷的小說。之所以選擇小說形式,也是出於不得已,出版社擔心如果以紀實體出現的話,
難免招惹無妄之災。'6。17'
4。 統治世界的精英集團
我們最好自下而上地來建造“世界秩序的大廈”,而不是相反。終結國家主權(的工作),可
以用一點一點進行蠶食的辦法,這會比老辦法更快地達到我們的目的。'6。18'
裡查德。迦納《外交事務》雜誌,1974年4月
1992 年7 月16 日,當克林頓在民主黨大會上接受競選總統提名後,發表了一番並無新意的
有關團結、理想、人民和國家之類的高調。但是在演講結尾,克林頓突然提到了他在喬治城
大學讀書時代的恩師,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卡洛。奎格雷(Carroll Quigley)對他的影響,並
將這種影響與肯尼迪總統對他的影響相提並論'6。19'。克林頓在隨後的總統生涯裡反覆提到
卡洛。奎格雷的名字,那麼究竟卡洛。奎格雷的什麼主張讓克林頓如此刻骨銘心呢?
■■■■原來奎格雷教授是研究英美秘密精英組織的權威,他認為這些秘密組織決定性地影響了
世界上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換句話說,奎格雷教授是一位“陰謀論”大師。
奎格雷教授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布魯金斯智庫、美國國防部、海軍部任職,並與眾多中央
情報局的高官過從甚密。作為“圈內人”的奎格雷曾大量接觸最高機密的文獻和秘密檔案,他
對英美極少數統治精英對全世界命運安排的“理想”並不反感,只是對其中的一些具體做法持
有保留態度,再加上他的研究晦澀深奧,所以並沒有遭到“主流”學者的圍剿,另一個原因是
由於他長達20 多年的研究工作中接觸過大量絕密文獻,美國史學界沒有第二個人有機會重複
他的研究,所以他的著作鮮有挑戰者,只要他的學說不危及同時代的當權者,精英圈子也沒
有必要動他。
。onefx/bbs
在奎格雷教授看來,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協會; 美國外交協會(CFR),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
(Bilderberg Group),三邊委員會(Trilateral mission)顯然是世界政治精英操縱世
界局勢的核心組織。擁有3600 名會員的外交協會相當於美國的“中央黨校”,加入該協會就
等於邁進美國政界的大門,成為未來世界政策的制定者。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加上了歐洲的精
英分子,而擁有325 名會員的三邊委員會加上了日本和其它亞洲國家的精英分子。美國外交
協會的重量極成員往往也是其它組織的成員。這些組織中的精英們包括叱詫世界風雲的重量
級人物: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JP 摩根國際委員會的戴維·洛克菲勒、納爾遜·洛克菲
勒、英國菲利普王子、在肯尼迪總統政府內任美國國防部長後來又任世界銀行總裁的麥克納
馬拉、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法國前總統(和歐洲憲法的主要制訂者)德斯坦、美國國防
部長拉姆斯費爾德、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還有就是一代
宗師凱恩斯。國際銀行家正是這些組織幕後的大老闆,羅斯切爾德家族主持了很多屆彼爾德
伯格會議。1962 年和1973 年在瑞典度假聖地薩爾特舍巴登的會議由沃伯格家族主辦。
正在讀大學的克林頓聽了恩師的指點立刻悟出要想在政界出人頭地,個人奮鬥註定會失敗,
必須進入權力核心的圈子才能達到“好風憑藉力,任我上青雲”的境界。
果然,克林頓先後加入了三邊委員會和外交協會,還是“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這
是一個專門培養未來“世界政府”重要“幹部”的培訓班。克林頓在1989 年加入外交協會,1
99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