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第三副藥:市場定價。當半死不活的受災國被IMF 拖到這步田地時,IMF 又提出對食品、飲
用水和天然氣等老百姓日常必須的產品大幅提價,最終的結果完全可以想象,大量的市民示
威甚至暴動。1998 年印尼由於IMF 削減了食物和燃料的補貼,爆發了大規模暴動。玻利維亞
由於水價上漲導致市民暴動。厄瓜多由於天然氣價格飛漲引起了社會騷亂。而這一切早就
被國際銀行家們掐算好了,用他們的術語,這叫做“社會動盪”(Social Unrest)。而這種“社
會動盪”有一個非常好的作用,那就是資金像受驚的鳥兒四散奔逃,而留下一片極其低廉的
資產等待著早已垂涎三尺的國際銀行家的血盆大口。
當衣索比亞第一位民主選舉的總統在危機中接受世界銀行和IMF 的援助時,卻被迫將這些
援助款項存到她在美國財政部的賬戶上,只拿到4%微薄的利息,與此同時卻不得不向國際銀
行家以12%的高利借款來救濟飢腸轆轆的人民。當新總統向斯蒂格利茨乞求動用世界銀行和
IMF 的援助款來救災時,斯蒂格利茨卻只能拒絕他的要求。這是對人類良知的殘酷考驗,斯
蒂格利茨顯然不能承受這樣的折磨。
第四副藥:縮減貧困策略:自由貿易。在這樣的境況之下,斯蒂格利茨將WTO 的自由貿易條
款比作“鴉片戰爭”。斯蒂格利茨尤其對“智慧財產權”條款感到憤慨,以這樣高的“知識產
權”“關稅”來支付西方國家制藥廠所生產的品牌藥品,無異於“將當地人民詛咒致死,他們(西
方製藥公司)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死活”。
在斯蒂格利茨看來,IMF、世界銀行和WTO 都是一個機構外的不同牌子而已。IMF 對市場開放
的苛刻條件甚至超過了官方的WTO。'6。16'
2004 年出版的《經濟刺客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則從實踐者的
角度為斯蒂格利茨的觀點加上了精彩的腳註。
該書的作者約翰。伯金斯(John Perkins)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形象而細緻地描繪了國際銀
行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的不宣而戰的秘密金融戰爭的始末。作為當事人,作者於60 年代末被
美國最大的間諜機構NSA(國家安全域性)所招募,在經過一些列的測試之後,作者被認為是
非常合適的“經濟刺客”的人選。為了防止暴露身份,作者被一家國際知名的工程公司作為“首
席經濟學家”派往世界各國,去進行“經濟刺客”的工作,一旦作者計劃敗露,由於完全沒有
官方背景,當事國只能歸罪於私人公司的貪婪。作者的工作就是遊說發展中國家向世界銀行
大量舉債,債務要遠遠高於實際需求,以確定債務必將出現無法償還的情況。為了讓當政者
嚐到甜頭,數億美元的金錢賄賂隨時現金支付。當債務無法清償時,世界銀行和IMF 代表國
際銀行家去索要“所欠的鮮血淋漓的那一磅肉”,條件就是出讓國家重要資產,供水系統、天
然氣、電力、交通、通訊等產業。
。onefx/bbs
如果“經濟刺客”的工作不見效,則派出中央情報局的“豺狗”(Jackal)去刺殺國家領導人,
如果“豺狗”也失敗了,最後就是動用軍事機器發動戰爭。
1971 年,作者被派往印尼,成功地完成了“經濟刺客”的任務,導致印尼嚴重負債。後來作者
又前往沙特,親自操盤了“石油美元回流美國”(Recycling of Petrodollar)的計劃,為基
辛格後來成功遊說沙特;離間OPEC 組織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作者又前往伊朗、巴拿馬、厄
瓜多爾、委內瑞拉等國,屢立奇功。當2001 年911 事件讓作者痛楚地感覺到美國遭世人痛恨
正是由於像他這樣一批“經濟刺客”的出色工作時,作者終於決心說出真相。紐約各大出版社
竟無人敢出版他的自傳,原因就是書中的內容太具有爆炸性。他寫書的事很快在“圈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