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到目的的最短途徑。”
公元前265年,趙國的趙太后剛執政不久,秦國便發兵進攻。迫不得已,趙國向齊國求救,但齊國提出必須以趙太后的兒子長安君作為人質,才肯發兵相救。趙太后不忍心,堅決不允,群臣紛紛進諫,趙太后依舊堅決地說:“從今日起,有誰再提以長安君作人質的事情,我就朝他臉上吐唾沫!”此話一出,大臣們便不敢多說。
一天,左師觸龍要面見趙太后。趙太后認為觸龍一定是為勸諫之事而來,於是便擺開準備吐唾沫的架勢。不料,觸龍慢條斯理地走上前,關心地說:“近日老臣的腳有毛病,行走不便,好久未能看望您。我一直擔心太后的玉體欠安,所以今日特來看望,不知您最近過得如何?飯量沒有減少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好口才好命運 第十章(2)
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吃粥。”觸龍又說:“我近來食慾不振,但每天堅持散步,飯量才有所增加,身體才漸漸好轉。”
趙太后聽觸龍每句話都不提人質的事,情緒便漸漸安定,於是就和觸龍親切、融洽地聊起來。
聊著聊著,觸龍向趙太后請求道:“我的小兒子叫舒祺,是最不成才的,可偏偏卻最得我的疼愛。我懇求太后允許他到宮中當一名衛士。”
太后趕緊問觸龍:“他幾歲了?”
觸龍答道:“15歲了。他年齡雖小,可是我想趁在世時,趕緊將他託付給您。”
趙太后聽到觸龍這麼愛憐小兒子,深有同感,忍不住與他閒談。太后說:“真想不到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呀!”
觸龍說:“恐怕比女人還厲害呢!”太后不服氣地說:“不會吧?還是女人更愛小兒子。”
觸龍見時機已到,於是把話題更進一步,說:“老臣認為您愛小兒子愛得不夠,而且遠不如您愛女兒那樣深。”
太后不同意觸龍的說法。觸龍解釋道:“父母愛孩子,就必須為孩子作長遠的打算。想當初,您送女兒遠嫁燕國時,雖然為她的遠離而傷心,可是又祝福她不要返國,並且還希望她的子孫相繼在燕國為王。您能為她想得這樣長遠,這才是真正的愛。”
太后信服地點了點頭,觸龍便接著說:“您如今雖然賜給長安君許多土地、珠寶,但如果不讓他有功於趙國,等您百年之後,長安君能自立嗎?所以,您對長安君,並不是真的愛護。” 觸龍這番話說得趙太后心服口服。她立即命人為長安君準備車馬、禮物,送他前去齊國當人質,同時也催促齊國出兵援助。不久,齊國終於出兵解了趙國之圍。
觸龍說服趙太后的方法,便是運用以迂為直的策略。觸龍深知趙太后深愛長安君,如果從正面說服她,讓愛子到齊國當人質,只會碰釘子。所以,他避開問題,從關心太后的飲食起居、身體健康的側面話題談起。接著,再迎合太后的愛子之心,談起自己對兒子的打算,借題發揮,誘發太后對自己“愛子之見”的談興。直到太后非要尋根究底時,方才水到渠成地闡明,愛子就必須讓他為國立功,這才是真正愛子之道,讓趙太后幡然醒悟。
這種“以迂為直”的策略,在正面強攻不下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靈活有效的辦法。它結合明確的目的,運用靈活的戰術,避開對方心中佈下的“地雷區”。它的進攻路線帶有隱蔽性,甚至符合對方的心理需求,所以比較容易地讓對方在戒備不嚴的狀態下,逐步誘使其不自覺地接受自己的觀點。
用情感共鳴贏得認同
所謂心理共鳴,是指運用心理學中“情感共鳴”的原則,歸納出來的一種說服方法。它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匯入階段,即心理接觸的初步階段;轉接階段,即心理接觸的中級階段;正題階段,即心理接觸的高階階段;最後是結束階段。和不熟悉的人,或有對立情緒的人進行談話時經常使用此方法。
有一位老師,擔任差班的班主任。開學第一天,他親切地對同學們說:“有人說我們是放牛班、垃圾班,這是沒有道理的!拿體育成績來說,我們班不但不是垃圾班,而且可以成為優等班!”
短短一席話,使同學們迅速從低落的情緒中振奮起來,從自卑感中樹立了信心。為什麼他的話會產生如此大的效果?因為他的話充滿信任和鼓勵,更重要的是,這位老師在見面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置於這個被人瞧不起的集體之中。他左一句“我們”,右一句“我們”,讓這些內心充滿自卑感的學生,感受到溫暖和親情。總之,由於心理上的接觸和情感上的共鳴,老師的話對學生產生非常大的鼓舞作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