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想看書來
資本是個什麼東西
正式開始之前,我們不妨先來閒扯上幾句。
按照歷史書上的劃分,晚清時期是從1840年開始的,這時候的大清國,跟電視裡康熙、乾隆那時候的盛世已經基本不沾邊了,好像打那以後,大清國就沒有打過一次戰爭,當然,他們也沒有認真地打過。於是,就有了歷史書裡那些讀起來讓人喪氣不堪的篇章,一寫就是一百年,比中國男足的恐韓症還長一點。
不過,國運是一碼事,人物就是另一碼事,在那個破爛不堪的時代裡,名臣一點沒見少,掐指一算,似乎比盛世還多出一大幫子,不信的話可以回憶一下,多虧了電視劇幫忙,才讓我們知道了乾隆盛世有個劉羅鍋子,還有個紀大煙袋,以及他們萬年不變的死對頭和���
在晚清的的名臣裡,有一位名叫張之洞,這位封疆大吏是位以開明著稱的人物,不過這個說法當不得真,比如說在對待新名詞的態度上,他就有些讓人哭笑不得。
張大人的手下,有位姓路的幕僚,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秘書,有一天,路秘書在給張大人起草文稿的時候,用了一個“健康”的名詞,文稿送給張大人過目的時候,就一下子惹了大禍。
張之洞的文化修養不錯,據說還曾經編過一本叫《書目問答》的詞典,看到這份稿子之後,他不禁勃然大怒,批了一句話之後就把稿子退了回去。
這句話是什麼呢?
“健康乃日本名詞,用之尤覺可恨。”
我們知道,健康是個中性詞,近幾年我們越發重視健康,甚至還有幾分褒義詞的色彩,但是沒辦法,張大人和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想要用他的愛國心來體諒一個日本名詞,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不過這絲毫不妨礙我們偷著笑一笑張大人的迂腐,只是笑過之後,我們就得拍著胸脯自省一下,這樣的事我們是不是也做過?
先別急著否定,實話實說,我們似乎也有過這樣迂腐的時候。比如說,張之洞看不入眼的是“健康”,在過去乃至現在的教科書裡,我們也一直揪住一個詞不放,嫌惡之情溢於言表,一點都不比張大人遜色。
這個詞就是“資本”。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資本”的命運大概要比“健康”還悲慘,本來一個很正常的詞彙,愣是被放在了貶義詞裡,不光如此,還有成百上千的學者紛紛寫文章批判,更多的人跟在後面大聲朗讀,把“資本”的面貌塗得漆黑不堪。
我們知道,資本其實就是投入的一部分,說白了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本錢,這麼看起來,全世界都有資本,唯一不一樣的就是有些地方的資本多些,有些地方的資本少些,那麼,為什麼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詞,竟然被弄得一塌糊塗呢?
說起來很簡單,作為一個學術性的概念,“資本”這個詞的著作權屬於西方歐美國家,是“鬼佬”們的舶來品。而對於東方,特別是中國來說,在過去五百年的歲月裡,從一開始對西方的不屑,到後來的勢同水火,再到後來的切齒痛恨,始終沒有什麼好印象。這麼一來,就連累了全部中國人,統統對資本產生了誤解,加上後來一位被封為“革命導師”的*先生寫了本《資本論》,敵意浮於紙面,就更讓篤信過*的中國人對“資本”更加排斥。
其實,不論是看好自由主義經濟的亞當斯密,還是我們信奉的*,都對資本認識頗深,在他們看來,資本就是經濟的發動機,拿句俗話來說,資本就是會下蛋的母雞,而且下出的粒粒都是金蛋。
那麼,資本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個問題我們要留到下一節裡繼續說。
資本從哪裡來
資本從哪裡來呢?這個問題一句半句還真說不清楚。
按照我們剛才的解釋,資本就相當於中國的“本錢”,提到錢的話,我們恐怕就不那麼陌生了。
在我們的眼睛裡,錢就是貨幣,有美元、英鎊、歐元、人民幣、以及不那麼“值錢”的日元、義大利里拉、泰銖,還有已經面值100億的辛巴威元;當然,真金白銀也能算錢,因為我們歷史上曾經那麼幹過,電視劇裡就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大俠們在酒樓裡動輒甩下一個金元寶,直看得店小二心驚肉跳。
這麼說來,是不是一張張印好的貨幣,一根根金燦燦銀閃閃的金條銀錠就是資本呢?
這個說法似乎也不對。因為我們看見過,其他的東西似乎也能當成“本錢”,比如說房契地契、汽車家電,假如你想要做生意卻一時難於週轉,像這些東西就都可以拿來當抵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