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領導魂》,書中主要介紹了美國西點軍校如何培養軍隊的領導者。軍隊的領導哲學與企業是息息相通的,這也是為什麼西點軍校畢業的學生許多後來都成了美國商界領袖的原因。當時,任正非還特別將麥克阿瑟將軍在演講中要求西點軍人始終堅持的三大信念“責任、榮譽、國家”,修改為“責任、榮譽、事業、國家”,以此作為華為新員工必須永遠銘記的誓言。而這也可以被看做是任正非自己一直在堅守的一條價值觀。
軍人時代的任正非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責任就是“保家衛國”,而作為企業家的任正非在信念中加入了“事業”,這就是實現“成為世界級企業”的追求。軍人為了國家利益可以不惜生命,企業家為了這種“事業”的追求也可以捨棄其他的任何東西,包括個人的財富和安逸的生活。任正非曾經對公司高層說:“人有多大的胸懷,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而這種胸懷說的並不是遠大的理想而是一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2002年初,任正非請了北大哲學系和中國社科院的8位哲學教授,專門為企業中高層領導講授中西方的哲學思想,其中包括對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闡述,按照韋伯的觀念,新教所提倡的“天職”和“禁慾”等宗教思想,對英美現代資本主義的起源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當人們將工作視為“天職”—上帝交付的職責的時候,則讓人們樹立起了責任、敬業、奉獻等基本的價值觀念,這些恰恰也是我們國內企業在職業化程序中普遍需要提升的方面。任正非這種發自軍人的責任感與基於西方資本主義商業倫理的職業價值觀雖然來源不同,但卻殊途同歸,這種責任感成為了作為企業家的任正非的信念來源,是他近20年為了華為的事業而不是自己的財富去苦苦奮鬥,甚至侵蝕了自己健康的精神支撐。
這種價值觀也讓任正非有著極強的使命感。在解釋《華為基本法》中華為的追求目標的時候,任正非是這樣說的:“我們若不樹立一個企業發展的目標和導向,就建立不起客戶對我們的信賴,也建立不起員工的遠大奮鬥目標和腳踏實地的精神……華為若不想消亡,就一定要有世界級的概念。”
在中國這個宗教信仰並不普及的國度中,任正非軍旅生涯造就的其對於一個信念的堅守,很可能就是他與大多數民營企業家在價值觀、世界觀和行為方式上差異巨大的原因。
個人影響力的由來
除了支撐自己的信念,14年艱苦的工程兵生活也練就了任正非鋼鐵般的意志。任正非從軍隊繼承的“必須攻無不克”的精神,成了華為強大執行力的來源。一位長期在任正非手下工作過的華為高層坦言,在任正非的詞典裡從來就沒有“困難”這兩個字:“當他交給你一項任務的時候,你只管去執行,千萬不要在他面前找理由,說這件事情你辦不到;當然,在執行的過程中你可以對問題及時進行反饋,當你盡了最大努力而沒有完成的時候任正非還是會客觀地去評判的。”在任正非看來,所有要完成的事情都有困難,光喊困難而不去努力克服的人絕不是一個稱職的管理者。
第二章 任正非(6)
曾經擔任過任正非秘書的徐宏波就曾經說過:“給任正非當助理絕對是一件很苦的差事。當他需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他不是讓你去做出來,而是讓你去變出來。”任正非最忌做事拖泥帶水,要求做的事就必須立即做到。1998年是華為招聘的高峰年,當年招聘的人數超過了3 000人,光是收到的應聘簡歷就接近20萬份。當時,華為的招聘程式與其他企業一樣,都是“面試考核—錄取通知—入司培訓”這麼一個流程。春節過後,大批應聘人員湧到公司。為了確保質量,許多人必須等待幾天才能面試。
3月份的一個週末,任正非召集人力資源部所有領導開會。針對招聘效率與招聘質量之間出現的矛盾,任正非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就是改變現行的招聘程式,先進行快速麵試,但在面試透過後不正式錄用,而是去參加為期兩週的入司培訓,培訓期間再進行二次選拔決定是否錄用。這樣一來,雖然兼顧了效率和質量,但是也帶來一些其他的問題:不但招聘流程需要進行重大調整,關鍵問題是很多人接到培訓通知之後就已經辭去了在內地原單位的工作,如果這些人在培訓過程中被辭退的話將會失業。考慮到由此可能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力資源部建議先有一個緩衝期,先發一個改變錄取程式的通知,一個月之後再正式實行。但是,任正非卻堅定地表示必須立即修改。結果,當天下午3點結束會議,4點整個招聘程式就全部按新的流程執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