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丹亭了。除了花草樹木,還有一個小池塘,旁邊一些假山石。看來這個後花園已經荒蕪多年了,裡面雖然長滿了花花草草,但卻是沒人打理的樣子。按道理,這只是一個再也普通不過的花園,但是這位應該見慣了大世面的大家閨秀杜麗娘的感受卻不一般,進得園來,有一段有名的《皂羅袍》是杜麗娘唱她自己的感受的:
“卻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這幾句唱詞那麼有名,它到底是說什麼的呢?
其實,它唱的就是“我的美麗與哀愁”。
“奼紫嫣紅開遍”就是春色滿園啊,就是園中的美麗啊,這美麗的景色有沒有人欣賞呢?“都付與斷井頹垣”,也就是根本無人欣賞。後面說“良辰美景”我們先不去管它,但最後怎麼突然說到“賞心樂事誰家院”了呢?“賞心樂事”是指別人家的夫妻生活和和美美、兩情相悅,所以才說“誰家院”,也就是說這個良辰美景的時刻該有多少對幸福的男男女女幸福地依偎在一起啊。那麼這和前面的美麗景色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說到“良辰美景”之後的那句“奈何天”了,因為別人家都是成雙成對的,而自己卻在這美好的時刻形單影隻,這不就像這滿園的春色只能付與這“斷井頹垣”嗎?所有才有“奈何天”的感慨,這就是杜麗娘的“美麗與哀愁”了。
放在我們現代人來看,就算是有個普通的女孩子在公園裡來這麼一段“美麗與哀愁”,我們也會覺得可笑,甚至覺得有很大程度的矯情的成份。況且杜麗娘還是個大家小姐,他爹是一郡太守,什麼世面沒見過呀?怎麼著也不應該見了這麼個破園子就這麼感慨吧?
事實上這還不算離譜,緊接著,更離譜的事兒就來了。杜麗娘正在感傷自己的美麗青春都付與了斷井頹垣,正在幻想自己也能像別人家院落裡的恩愛夫妻多好,這在這時,她看到了池塘對面的梅樹下正站著一個人。這一下把杜大小姐嚇了一跳,這是誰呀?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什麼時候來的?來幹什麼的?一連串的疑問,看來杜麗娘還是很精通拉斯韋爾的“五W”的模式的,你看,“who;where;when;which;what”,這基本上都問到了。哪知對面柳樹下那個帥小夥子的回答卻讓杜麗娘料想不到。他說: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就是說我知道你國色天香,心中實在是憐惜你美麗的青春年華,所以踏遍千山萬水來尋你,怕你一個人在寂寞裡顧影自憐。 。。
11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2)
你看這話說的,一下子正打中杜麗娘的心。我覺得這體現出這個小夥子很高超的戀愛技巧,你看五個“W”的問題他一個都沒回答,而是直奔主題,坦露心扉,對於杜麗娘這樣的女孩子來說,毫不遮掩的坦露心扉、單刀直入,遠比拐彎抹角、羞羞答答要有效得多。
杜麗娘正沉浸在她的“美麗與哀愁”裡,這時突然看見一個英俊的書生,還用這樣充滿愛意的美麗言辭來回答她,一下子就芳心大亂。正在不知如何之時,一位關鍵的配角出現了。誰呢?並不是那個丫頭春香,而是牡丹亭邊的牡丹花神,她說這是一段註定的姻緣,她的顯靈或者說她的出現,就是為了見證這段姻緣的。這為猶豫中的杜麗娘找到最好的理由,於是那個柳樹下突然出現的英俊書生就把杜麗娘的“美麗與哀愁”擁抱在了自己的懷裡。
杜麗娘正徜徉在“賞心樂事自家院”的幸福之中,春香突然來叫,她一下子驚醒過來,原來竟是南柯一夢,而四下裡只見庭院深深,庭院寂寂,哪裡有那個柳樹下俊美的男子!
夢醒時分的杜麗娘更加哀愁起來,原本只是哀愁自己的青春年華,現在卻為做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夢而哀愁,要知道封建時代的女子只是做這樣的夢,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有悖常倫的。杜麗娘因此既有些自怨自艾,又有些並不甘心,因為她還清楚地記得夢裡那個溫柔男人的每一句話,她還清楚地記得他的模樣,還記得他對她說,他的名字叫:“柳夢梅”!
有些夢,我們做過了,又忘記了,也就算了。可有些夢,做過了,卻清楚記得,揮之不去,盤踞心頭,我們就會覺得這是徵兆,或者至少可以顯露真實生活裡的蛛絲馬跡,所以易學演化到民俗中產生了一門專門的學問,叫“周公解夢”。我們現在說它是迷信,我有時候覺得很可惜,要知道它本質上應該等同另外一本名著,那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周公對“夢”的關注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