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頁)
四百對十二,於是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雖然李舜臣是少有的水軍天才,此戰也必敗無疑,除非奇蹟發生。
但事實告訴我們,奇蹟,正是由天才創造的。
戰役結局證明,藤堂高虎的水軍技術,也就能對付元均這類的廢物,經過激戰,李舜臣輕鬆獲勝,並擊沉四十餘艘敵艦,殲滅日水軍三千餘人,日軍將領波多信時被擊斃,藤堂高虎身負重傷,差點被生擒,日軍大敗,史稱鳴梁海之戰。
對李舜臣而言,這不過光榮的開始,而露梁海,將是傳奇的結束。
當日軍艦隊出現在視野之中時,他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攻擊令。
此時,島津義弘的心中正充滿期待,他已經看見了前方的貓島,如此靠近,如此清晰,只要跨過此地,勝利仍將屬於自己。
然後,他就聽見了炮聲,從他的側面。
在戰場上,軍隊的側翼是極其脆弱的。一旦被敵方襲擊,很容易被攔腰截斷,失去戰鬥能力,其作用類似於打群架時被人腦後拍磚,是非常要命的一招。
很明顯,龜船比磚頭厲害得多。在李舜臣的統一指揮下,這些鐵甲烏龜直插日軍艦群,幾乎不講任何戰術,肆無忌憚地亂打亂撞。在這突然的打擊下,日軍指揮系統被徹底攪亂,混作一團,落海喪生者不計其數。
然而,就在這最為混亂的時刻,島津義弘卻並沒有慌亂。
作為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他保持了清醒的意識,在攻擊發起的那一刻,他已然確定,敵人來自側翼。
而他的前方,仍然是一片坦途,很明顯,明軍並未在此設防。
那就繼續前進吧,只要到達順天,一切都將結束。
按照之前的計劃,當鄧子龍的第一聲炮聲響起時,陳璘啟航出擊。
出於隱蔽的需要,陳璘的軍隊駐紮在竹島,這裡離露梁海較遠,需要行駛一段,才能到達會戰地點。
而在此之前,島津義弘將有足夠的時間透過空虛的貓島海域,成功登陸順天。
然而陳璘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那看似無人防守的貓島,是島津義弘絕對無法逾越的。
拼死前行的日軍艦隊終於進入了貓島海域,然而就在此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在一片寧靜之中,位列前列的三艘戰艦突然發出巨響!船隻受創起火,兩艘被重傷,一艘沉沒。
沒有敵船,沒有炮火,似乎也不是自爆,看著空無一人的水域,島津義弘第一次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懷疑——有鬼不成?!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在那片看似平靜的海面下,一種可怕的武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它的名字,叫做水雷。
明代水雷,是以木箱為外殼,中間放置火藥,根據海水浮力,填充重量不等的重物,以固定其位置,並保持漂浮於海面之下,以便隱蔽及定位。
當然了,關於這東西,我也就瞭解這麼多。相關細節,如引爆及防水問題本人一概不知,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這玩意確實能響,能用。
陳璘的自信,正是來源於此。
島津義弘卻依然是滿腦漿糊,他的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地方,如果繼續前進,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於是他下令,停止前進。
前行已無可能,絕望的日軍只得掉頭,向身後那個可怕的敵人發起最後的衝鋒。
敵人的迴歸讓李舜臣十分興奮,他知道,最後的決戰即將開始。
在亂軍之中,李舜臣親自擂鼓,率旗艦衝向日軍艦群,這一刻,他已盼望了已久。
此時日軍雖受重創,但主力尚存,李舜臣竟然孤軍衝入敵陣,應該說,他很勇敢。但勇敢的另一個解釋,就是愚蠢。
估計是打藤堂高虎之類的廢物上了癮,李舜臣壓根就沒把日軍放在眼裡,一路衝進了日軍中軍。然而島津義弘用實際行動證明,作為日本二桿子的優秀代表,他並不白給。
很快,身經百戰的島津水軍便理清了頭緒,組織五十餘條戰船,將李舜臣的旗艦圍得嚴嚴實實,不斷用火槍弓箭射擊,雖然龜船十分堅固,也實在扛不住這麼個打法,船身多處起火,形勢不妙。
眼看李舜臣就要落海餵魚,陳璘趕到了。
我確信,這兩個人之間的交情是很鐵的,因為發現李舜臣被圍之後,陳璘不等部佇列陣,便義無反顧地衝了進去,而此時他的身邊,僅有四條戰艦。
於是,他也被圍住了。
此時,已是十九日清晨。
無論島津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