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閉餉醇虻ィ�
我們不止一次地讀到類似的報道———“‘惡意炒房’害苦房產商”。其核心理由往往是這樣的:其一,樓盤品牌形象被抹黑。溫州炒房團一旦“鬼子進村”,表面上看拉動了銷售,但空置率高,樓盤一到夜晚就黑燈瞎火,令其他預期購買者望而卻步。其二,擾亂了開發商精心設計的推廣步驟。溫州炒房者低進高拋,樓盤價格體系豈有不亂之理?結論順理成章:開發商也被“炒”得焦頭爛額,因此大多數房產開發商都厭惡溫州炒房團。甚至,還時常有某地房產商迎頭阻擊溫州購房團的驚心動魄的訊息見諸報端。
事實果真如此嗎?
的確,房產商對溫州購房團算不上一見鍾情,感情是慢慢培養出來的。一開始,基本上是溫州媒體登門推介,苦口婆心,磨破嘴皮,房產商半信半疑,試試而已。此後,隨著一波波大小媒體的爆炒,溫州購房團迅速走紅,價值陡然凸顯,幾乎成為某地房地產市場或某一樓盤是否值大錢的試金石。這時候,春心萌動、急欲攬美人入懷的不再是溫州媒體,而是各地房產商自身了。《溫州晚報》一位內部人士回憶說,2004年2月,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播出了關於溫州炒房團的專題節目,當晚,全國20餘城市100多個房地產開發商的電話幾乎將報社熱線打爆,加上隨後幾天,累計電話超過200個。心情是殷切的,態度是極度誠懇的,異口同聲一句話:熱烈歡迎溫州炒房團!大批情緒亢奮的房產商乾脆從四面八方直奔溫州。據統計,2004年上半年,溫州共舉辦大小房展會9次,頻率之高,任何一座城市都只能望塵莫及,而外地樓盤竟佔了這些房展會參展商總數的95%以上。房產商們朝思暮想的就是與溫州購房者說上話,沾上邊。
愛,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精於算計的房產商們發現,溫州炒房者才真正是抬升樓盤人氣的最優秀的概念股。不是說“狼來了”嗎?既然狼來了,充分表明本樓盤水草豐美。還有,南方的狼都來了,本地的羊還等什麼?再不下手可就遲了!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促銷奇招,而且僅需區區幾萬元至多數十萬元,用腳趾頭算算都知道這筆賬實在划得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炒房炒房,炒到最後竟然自己都不知不覺地被扔進了爆炒的油鍋,這肯定是溫州購房者始料未及的。角色變了,主辦方媒體和房產商對他們的口味需求自然也發生了變化:買不買房,買多少房已經不那麼重要———反正是預訂,真正下單多少隻有天知道。重要的是溫州人來了,明白人都應該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這就像歌星走穴,臺上露個臉擺個“POSE”,關鍵是撩撥起的陣陣尖叫必須有足夠分貝,假唱又有什麼關係?
明星們的出場費問題歷來是演出公司簽訂合約的一個焦點,給多少、怎麼給大有講究。作為購房團主辦方的媒體是這樣算這筆賬的:報名參團的費用得低得讓人心動,要使報名者認為即使不買房,權當去旅遊一趟也值得。這裡產生的虧損不用擔心,因為房產商刊登廣告是按報社廣告刊例價全額支付的,而本來是應該給予折扣價的———溫州媒體一般為七折左右,這中間的利潤差已經足以補回虧損。另外,購房團均有明確規定,主辦方承諾將負責每位團員此行的全部吃、住、行費用,但團員也必須承諾認真考察購房團安排的全部樓盤。否則,返程機票(或車票)將由團員自負。當然,如果團員認真考察了購房團安排的全部樓盤後打算多逗留幾日旅遊觀光,主辦方仍將為其支付返程費用。
精心籌劃、安排之下,溫州媒體購房團開始了波瀾起伏的全國“巡迴演唱會”。這場大戲之所以能在全國所謂的一、二、三、四級市場數十座大中城市盛況不衰,一方面固然有溫州人不斷開拓炒房新空間的客觀需求,更重要的是,各地無數房地產開發商急切地盼望著他們認為能令本地房產市場由死變活、由冷變暖的“溫州秀”,那是一道道讓人耳熱心跳的焦灼、飢渴的目光。
來自官方的資料,以2003年為例,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總投資超過了一萬億元。沒有任何人抵擋得住這一天文數字背後所蘊藏的巨大的利益誘惑。受到誘惑的顯然不僅僅是溫州媒體。可以肯定的是,近些年對大批各地城市的主流媒體而言,房地產廣告收入均已成為無法抗拒的利益蛋糕。在其年度廣告總收入中,房地產廣告所佔比重一般在兩位數以上,比例最高的甚至超過50%。在許多城市媒體的版面上,我們都可以尋覓到該媒體與當地房產商合作推出的關於某一樓盤的所謂聯合看房、購房活動的連篇報道。差別只在於,正由於溫州民間資金超常豐厚,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