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2/4 頁)
就是監獄(宗室監獄,專關皇親國戚),除此以外,實在沒啥可說,不是窮,也不是非常窮,而是非常非常窮。
但鳳陽雖然窮,還特喜歡擺譜,畢竟老朱家的墳就在這,逢年過節,還喜歡搞個花燈遊行,反正是自己關起門來樂,警衛都沒多少。
這樣的地方,真是不打白不打。
而且進攻這裡,可以吸引朝廷注意,擴大起義軍的影響。
話是這麼說,但是畢竟洪承疇已經圍上來了,有人去打鳳陽,就得有人去擋洪承疇,這麼多頭領,誰都不想吃虧。
所以會議時間很長,討論來討論去,大家都想去打鳳陽,最後,他們終於在艱苦的鬥爭中成長起來,領悟了政治的真諦,想出了一個只有絕頂政治家,才能想出的絕招——抓鬮。
抓到誰就是誰,誰也別爭,誰也別搶,自己服氣,大家服氣。
抓出來的結果,是兵分三路,一路往山西,一路往湖廣,一路往鳳陽。
但這個結果,是有點問題的,因為我查了一下,抓到去鳳陽的,恰好是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
沒話說了。
但凡是沒辦法了,才抓鬮,但有的時候,抓鬮都沒辦法。
真沒辦法。
抓到好鬮的一干人等,向鳳陽進發了,幾天之後,他們將震驚天下。
在洪承疇眼裡,所謂民軍,都是群沒腦子的白痴,但一位哲人告訴我們,老把別人當白痴的人,自己才是白痴。
檢討
很巧,民軍抵達鳳陽的時候,是元宵節。
根據慣例,這一天鳳陽城內要放花燈,許多人都湧出來看熱鬧,防守十分鬆懈。
就這樣,數萬人在夜色的掩護下,連大門都沒開,就大搖大擺地進了鳳陽城。
慢著,似乎還漏了點什麼——大門都沒開,怎麼能夠進去?
答:走進去。
因為鳳陽根本就沒有城牆。
鳳陽所以沒有城牆,是因為修了城牆,就會破壞鳳陽皇陵的風水。
就這樣,連牆都沒爬,他們順利地進入了鳳陽,進入了老朱的龍興地。
接下來的事情,是比較順理成章的,據史料記載,帶軍進入鳳陽的,是張獻忠。
如果是李自成,估計是比較文明的,可是張獻忠先生,是很難指望的。
之後的事情,大致介紹一下,守衛鳳陽的幾千人全軍覆沒,幾萬多間民房,連同各衙門單位,全部被毀。
除了這些之外,許多保護單位也被燒個乾淨,其中最重要的單位,就是朱元璋同志的祖墳。
看好了,不是朱元璋的墳(還在南京),是朱元璋祖宗的墳。
雖說朱五一(希望還記得這名字)同志也是窮苦出身,但張獻忠明顯缺乏同情心,不但燒了他的墳,還把朱元璋同志的故居(皇覺寺)也給燒了。
此外,張獻忠還很有品牌意識,就在朱元璋的祖墳上,樹了個旗幟,大書六個大字:“古元真龍皇帝”。
就這樣,張獻忠在朱元璋的祖墳上逍遙了三天,大吃大喝,然後逍遙而去。
事大了。
從古至今,在罵人的話裡,總有這麼一句:掘你家祖墳。
但一般來講,若然不想玩命,真去挖人祖墳的,也沒多少。
而皇帝的祖墳,更有點講究,通俗說法叫做龍脈,一旦被人挖斷,不但死人受累,活人也受罪,是重點保護物件。
在中國以往的朝代裡,除前朝被人斷子絕孫外,接班的也不怎麼挖人祖墳,畢竟太缺德。
真被人刨了祖墳的,也不是沒有,比如民國的孫殿英,當然他是個人行為,圖個發財,而且當時清朝也亡了,龍脈還有沒有,似乎也難說。
朝代還在,祖墳就被人刨了的,只有明朝。
所以崇禎聽到訊息後,差點暈了過去。
以崇禎的脾氣,但凡惹了他的,都沒有好下場。崇禎二年,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還沒怎麼著,他就把兵部尚書給砍了,現在祖墳都被人刨了,那還了得。
但醒過來之後,他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做檢討。
請注意,不是讓人做檢討,而是自己做檢討。
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如皇帝犯錯誤,實在沒法交代,就得做檢討。這篇檢討,在歷史上的專用名詞,叫做“罪己詔”。
崇禎八年(1635)十月二十八日,崇禎下罪己詔,公開表示,皇陵被燒,是他的責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